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7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3607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26篇
  182篇
综合类   230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9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该试验研究了杉木种子园不同坡位套种三叶青,以及三叶青不同栽植方式的块根产量,结果表明,下坡的平均单株块根产量和单位面积块根产量均最高,中坡表现也比较好,上坡最低。相对于上坡,下坡的平均单株块根产量提高145.0%,单位面积块根产量提高203.7%,保存率增加15%。相对于裸根栽植,营养网袋栽植的三叶青平均单株块根产量提高59.3%,单位面积块根产量提高103.8%,保存率增加18%。  相似文献   
92.
范红维 《中国林业》2011,(13):45-45
杉木是南方木材主产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同时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林农最喜欢种植的传统用材树种。随着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群众造林热情空前高涨。为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支援林业建设,培育优质壮苗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杉木育苗"七步曲"。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普通林分幼龄期中选目标树采取劈草、翻土、施肥、修枝的综合培育措施,发现处理3a后不同坡位监测样地总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较与对照样地的蓄积增长量分别提高了50%和30%以上,监测样地目标树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则较对照样地分别提高了50%~70%和30%~160%;监测样地总蓄积量和目标树蓄积量连年生长量在处理第1年、第2年、第3年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对杉木目标树经营技术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73-175
对22年的杉木壳菜果混交林中壳菜果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分别对处理A(间伐,保持杉木壳菜果混交状态)、处理B(间伐,仅保留壳菜果)、处理C(不间伐)3种不同处理林分生长进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院壳菜果生长规律总体表现为早期速生,受经营密度制<明显。不同处理林分壳菜果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存在差异。处理A能够保持或延续连年生长量在较高水平,至树龄22年时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还没有相交,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可以作为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经营模式。在引种过程中应该加强幼林抚育,控制经营密度,保持混交状态。  相似文献   
96.
尾巨桉优良无性系萌芽更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具有较强的萌芽力,萌芽林能保持前一代林分的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第2代萌芽林投资少,生长量可接近或达到第1代林分,经济效益好。桉树萌芽更新作业法是桉树营林特点之一,是由采伐后的桉树保留伐根,从根基部位的休眠芽或不定芽萌发生长起来的萌芽植株,经过培育长成树林以达到经营人工用材林目的的作业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尾巨按优良无性系萌芽更新技术,为社会上的造林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种类多达121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主,草本层以双盖蕨(Diplaz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等蕨类为主。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初植密度为5 000 hm~(–2)时最高。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密度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或低密度林)分下达到最大。除了p H、有机碳以及纤维素酶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林分密度变化响应均显著(P0.05)。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而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p 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初植密度为6 667 hm~(–2)时最高(1.17),第二为3 333 hm~(–2)(0.93),其次为5 000 hm~(–2)(0.28)、1 667 hm~(–2)(0.12)和10 000 hm~(–2)(–2.49),得分前两名显著大于其他得分。以上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在5 000 hm~(–2)更有利于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但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密度过低或过高皆不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特别是密度过高时,对林地伤害巨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出现"驼峰模式",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6 667 hm~(–2)和3 333 hm~(–2)更适合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
以通过审定的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的生根处理方法和扦插月份对扦插生根效果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的穗条,其生根率、成活率、根系数量及整齐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BT1和IBA处理的穗条根系萌发最快,根系萌发时间均为22 d,比对照提前13 d;ABT1处理的穗条生根率(97.8%)和平均根系数(4.2)最高,整齐度最好,其次为IBA;ABT1、IBA和NAA处理的穗条成活率分别为97.8%、97.2%和93.1%,对照成活率为81.5%;杉木扦插苗培育的最佳扦插时间为3~5月。  相似文献   
100.
张斌 《种子》2017,(9):22-26
为探索不同离子源对杉木种子发芽生理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氮、钛2种离子源,以当年生杉木优良种子为试材开展种子发芽生理及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氮、钛2种离子注入杉木种子后,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质量,其中发芽率提高18.85%~20.00%,发芽整齐性提高16.83%~34.67%,种子活力指数提高43.47%~57.44%;对种子的质膜透性及酶活性影响,钛离子注入的效果强于氮离子注入,MDA含量、SOD、POD活性分别比氮离子注入处理高出16.82%、29.22%、12.29%,而CAT含量相对降低了7.69%,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