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3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林业   1398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29篇
  159篇
综合类   3016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604篇
畜牧兽医   963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8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25℃条件下以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4种害螨,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90.4%、77.55%、87.93%、81.63%;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16.74低于南京裂爪螨(R0=20.84),但是内禀增长率rm=0.154是猎物的1.73倍(rm=0.089),世代周期T=18.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50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T=33.35,t=7.704),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25.81,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0=39.28、rm=0.192、λ=1.212),而世代周期T=21.35种群倍增时间t=4.552均高于竹裂爪螨(T=19.08,t=3.60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净殖率R0=20.80,内禀增长率rm=0.175,周限增长率λ=1.191均略低于竹裂爪螨(R0=21.54、rm=0.185、λ=1.202),而世代周期T=17.30种群倍增时间t=3.958均略高于竹裂爪螨(T=16.62,t=3.75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⑥胡瓜钝绥螨以竹刺瘿螨为猎物时其净增殖率R0=16.82与取食南京裂爪螨相近,但内禀增长率rm=0.144,周限增长率λ=1.155均低于取食上述三种叶螨,但产卵量高于其乡土天敌竹盲走螨(Tylodromus bambusae),林间在竹刺瘿螨低密度时仍能控制竹刺瘿螨的种群密度.模拟试验表明当毛竹长至1米高时释放胡瓜钝绥螨16小时后,能在12米高的竹冠上发现大量的胡瓜钝绥螨.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能有效地控制毛竹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62.
施氮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氮肥量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随着氮肥量的增加,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增加,棉苗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发生为害减轻,但棉伏蚜种群数量增加。中等施氮肥条件下,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高于低和高施氮肥处理,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3.
四川省西昌市地处安宁河流域 ,气候冬暖夏凉 ,干湿季节明显 ,雨量集中 ,光热效率高 ,是小麦生产的高产区。但由于地理及气候条件特殊 ,小麦蚜虫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特别是在冬前气温偏高少雨的情况下 ,3,4月份往往蚜虫爆发成灾 ,虫口数量极大 ,造成严重减产 ,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1998年以来 ,我们对西昌市小麦蚜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并提出几种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1 材料和方法1998年至 2 0 0 0年进行田间系统调查 ,地点在西昌市安宁镇、川兴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 ,面积不小于 30 0m2 。每小区 5点取样 ,苗…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5.
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154-1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 414-7 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66.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 154~1 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 414~7 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67.
金丝猴的社会是一夫多妻式的母系社会。每一个猴群都是由若干个社会单元(我们许多学者称之为“家庭单元”)与一个全雄单元组成,社会单元内有一只成年雄猴以及他的妻室们——多个成年雌猴、亚成年雌  相似文献   
68.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2005,14(2):16-22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瑶山鳄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很早就知道瑶山鳄蜥,那是广西师范大学张玉霞教授一直从事的研究对象,从解剖到饲养繁殖,张教授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还出版了3部专著。那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稀爬行动物,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大睡蛇、木睡鱼、落水狗、水蛤蚧、五爪金龙,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原始爬行动物,有活化石的美誉。  相似文献   
70.
东方宝石--朱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鹦,又名朱鹭,俗名红鹤,素有“稀世珍禽”、“东方明珠”、“东方宝石”之称。属国际极危级,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自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后,由于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