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1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正大灰象鼻虫(sympizomias uelatus chevr),又名大灰象甲,俗称灰老道、白老头,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较广。据观察,大灰象鼻虫食性较杂,在苗圃地内严重危害刺槐、紫穗槐、京桃、山定子、海棠、梨、苹果、杨、柳、榆、臭椿等阔叶树和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树苗木。由于成虫取食时间较长,若虫数量多,能将出土的幼苗、幼芽、幼茎咬食一光,造成苗圃地缺苗断条,严重年份不得不毁种。2009年春,阜新  相似文献   
92.
93.
试验以紫穗槐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浓度、酶作用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紫穗槐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酶作用时间2 h、反应温度50℃,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8.31%,与理论模拟值8.40%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抗氧化试验表明,紫穗槐叶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79%和99.18%。紫穗槐叶多糖对脂质氧化也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约为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紫穗槐叶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紫穗槐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 AM 真菌在侵染紫穗槐的过程中紫穗槐差异表达的基因,共获得47个unigenes,其中35个显著匹配。根据 GO分类信息、Blast注释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显著匹配的35个 unigenes基因按功能分为防御胁迫(24%)、物质代谢(17%)、能量代谢(14%)、蛋白合成(11%)、信号转导(11%)、细胞结构构建(11%)、转录(6%)、蛋白折叠和降解(6%)8类。其中,胁迫防御相关基因和代谢相关基因所占比例最大,表明二者在 AM 真菌和紫穗槐共生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基因广泛参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因此 AM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涉及各种生物过程的活动。  相似文献   
95.
紫穗槐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美  李闪闪  李瑞  闫佳旭  陈模  白晗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1-8142,8176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紫穗槐的种属、鉴别、药理、临床应用和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6.
自1983年起,在芜湖、舒城、黟县共建立试验林126公顷,筛选出马尾松、火炬松、晚松、麻栎、紫穗槐、刺槐等6个适合安徽的优良薪材树种。在此基础上,对各优良树种的营造类型、采薪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的经营措施和更新期。  相似文献   
97.
太行山低山阳坡抗旱小乔木灌木生长情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行山两岔试区干旱阳坡营造的山杏、山桃、紫穗槐、荆条、沙棘、酸枣等6个抗旱树种2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性状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该地区最佳树种为山杏,其次为紫穗槐,酸枣生长情况最次。  相似文献   
9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宿主植物紫穗槐形成菌根过程中,双方都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是一个多方面参与并精细调控的信号事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运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AM真菌侵染紫穗槐过程中产生的共生相关蛋白,采用改良酚提取法提取紫穗槐菌根蛋白,并对蛋白上样量、染色方法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提取法,选用24 cm pH值4~7的胶条、1 000 μg上样量、考马斯亮蓝R-350染色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应用凝胶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TM 2D Platinum (Version 7.0)分析紫穗槐AM真菌侵染率达到90%时的菌根蛋白,接种AM真菌处理的GM组共获得434个蛋白点,而作为对照的CK组共获得419个蛋白点.其中GM组蛋白点与CK组相比较,上调表达蛋白点14个,下调表达蛋白点3个,特异表达蛋白点15个.  相似文献   
99.
<正>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河南、湖北等省(区),南至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它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枝条可编制筐篓,并为造纸及人造纤维原料。叶片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优良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100.
紫穗槐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紫穗槐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紫穗槐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及扦插育苗,以期促进紫穗槐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