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85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5篇
  237篇
综合类   48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北西部沙地近20年地下水变化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以奈曼旗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东北西部沙地1979-1997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和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沙地多年平均地下水位为2.19m,其中农区为2.85m,牧区1.16m;(2)地下水位是1981-1983年最低为2.49-2.56m,1991-1992年最高为1.90-1.92m,1997年为2.22m,高于1979年的2.41m;(3)该区季节最高水位主要发生于春季(3-5月),发生频率占50.1% ,最低水位主要发生于冬季(12-2月),发生频率为41.2%,平均4月最高为2.07m,10月最低为2.23m;(4)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动态和降水量密切相关,但有滞后1-2年的现象;(5)地下水位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土地沙漠化及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沙漠化土地主要用于放牧,由于人为利用少和蒸散少,有利于地下水抬升;(6)由于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低,水浇地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尚未对地下水位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2.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23.
锡林郭勒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的变化。进而反映生长状况;以2002年9月的NDVI合成数据为例,对植被指数分级。分析各个级别NDVI值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各类草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25.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26.
根据多年来对海岛滨海沙地环境及花生栽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笔者总结和规范了海岛沙地无公害花生栽培技术,实行了海岛沙地花生标准化栽培。  相似文献   
27.
黄金梨是韩国用新高与二十世纪杂交育成的中晚熟梨优良新品种。高台县于2002年从山东省引进该品种,在干旱沙区采用芽接和分枝劈接等方式建园23.3公顷。经过8年多引种试验观察,该品种在河西走廊干旱沙地表现生长势强,结果早,丰产性好,果形美观,品质优良等特征,6年生树平均667平方米产果品1683千克。  相似文献   
28.
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叶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机理仍不清楚。文中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选择标准地收集叶凋落物,采用原位分解法研究樟子松叶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结果表明:樟子松叶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为27.48%,分解常数为0.209,凋落物分解50%的时间为3.32年,分解95%的时间为14.33年。在一年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碳(C)、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减少,氮(N)、磷(P)含量增加;分解前60d,失重率主要受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调控,随后主要受C含量、C/N和C/P调控。经过360d的分解,养分释放率表现为C>纤维素>木质素,N、P表现为净累积。分解过程中C释放主要受失重率、剩余凋落物P含量、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调控;N累积主要受剩余凋落物C含量、初期基质N含量和P素累积的调控;P累积主要受初期基质N、P含量的调控。建议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适当添加N、P肥,促进沙地樟子松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29.
民权县位于豫东黄河故道地区,是传统的酥梨产区,近几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中早熟梨新品种黄冠、圆黄、绿宝石等,在市农场民权一分场兴建了17.3公顷高接换优示范园,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套袋常出现的鸡爪、黑皱、果锈、虎皮、果面花绿、黑点、  相似文献   
30.
本文调查研究了嫩江沙地榆树天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更新榆树一般幼树地径连年生长量10年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呈现下降趋势。优势木地径连年生长量11年生以后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分过密,土壤养分、水分及光照等条件限制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优势木地径总生长量和其连年生长量明显高出一般被调木;林缘优势木平均地径、地径连年生长量均高于林内优势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