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3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2084篇
农学   530篇
基础科学   628篇
  1054篇
综合类   5488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1791篇
园艺   1131篇
植物保护   29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66年在苏联弗拉基米尔州设立了“自然纪念林”固定标准地。该林分为Ⅰ_a地位级的单层混交天然林。组成为8松2云,林分年龄150年(松树),每公顷蓄积为927.1 m~3,其中用材占93.3%,木材剩余物占6.4%,薪材占0.3%。用材中98%可造锯材,2%造矿柱。经过15年,林分组成和地位级仍与期初相同。欧洲赤松平均树高增长1.3m;但云杉变化很小。欧洲赤松和云杉平均直径分别增长0.8和1.6 cm。林分内林木虽有枯死,但“自然纪念林”林分仍具有很高生产力,是俄罗斯珍贵的森林。  相似文献   
72.
73.
74.
赵孝理 《油气储运》1993,12(5):29-33
介绍自研制的“管道参遥测控系统”在秦皇岛输油公司首站及铁秦线、秦京线上的遥测站进行管道参数遥测,其特点是直接利用管道和大地进行信息(电位、温度、温度场参数)传输,利用已有泵站为主站。主站向遥测站(监测点)发送指令,接收遥测站的信息,并储存、显示,打印。该“系统”已运行一年以上。文中给出阴极保护电位、温度、温度场参数的现场遥测结果。  相似文献   
75.
76.
霉菌污染问题的存在 ,使黑木耳袋料栽培长期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产量不稳定。必须选用适合袋料栽培、抗杂性强的品种 ,改进、提高制种和栽培工艺 ,实行以防霉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措施 ,以期达到抑制和减少杂菌污染、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结合近年生产实践介绍如下主要措施。1  相似文献   
77.
荠菜的人工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启云 《西南园艺》2004,32(4):37-38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又名护生草、地米菜、菱角菜等,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遍布世界温带地区,全国各地均有野生,长于田野、路边、沟边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海郊区就开始人工栽培,目前以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栽培较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采集作为蔬菜食用的习惯,荠菜因叶绿鲜嫩,气味清香甘甜,味极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城乡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78.
香菇玉米芯生料地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芯为主要培养原料,采用生料地栽栽培方法进行香菇生产与以往的香菇以木屑半熟料栽培方法相比,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当前玉米产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的香菇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79.
刘鑫 《农家顾问》2001,(10):36-36
目前我国养蜂除山区的中蜂外,"西蜂"多为流动养蜂,哪里有花就在哪里放养.这种大规模的转地养蜂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远距离的转运费和生活开支猛增,蜜蜂病害的交叉传染严重,蜂种退化等等,遇到好年成尚有盈余,遇到灾年回家的路费都困难.农户在本地发展小规模的定地养蜂,利用其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不需主要劳力等优势,还是有一定增收前景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