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2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82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全面调查32个林隙的358株云冷杉林林隙边缘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的基础上,分析林隙边缘木的胸径级和高度级特征、偏冠率分布及其与林隙面积大小的关系;采用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分别对胸径级和高度级分布进行拟合,并用柯尔莫哥洛夫和卡方检验对其适合程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所调查林隙边缘木的胸径级不符合正态分布,但符合Weibull分布,林隙边缘木高度级既符合Weibull分布又符合正态分布;2)15.08%的边缘木未出现偏冠现象,65.36%的边缘木偏冠率在0.5~0.7之间,不同树种边缘木的特征差异极显著,单个林隙边缘木平均偏冠率与林隙面积大小无显著的线性关系;3)拥有10株边缘木的林隙比例最高,为21.88%,平均每个林隙拥有11.19株边缘木。  相似文献   
52.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评价人工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能力,定位监测和分析了岷江上游23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65次降水事件的截留与分配过程。结果表明,65次林外降水总量为400.9 mm,其中208.726mm以穿透雨、33.388 mm以树干茎流进入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层分别截留25.695,214.375 mm,截留率分别是6.41%,53.47%。但林外降水量<0.3 mm时,不产生林内降水,凋落物与土壤层不能截留降水。在0.3~10 mm降水范围内,土壤截留量随着降水增大呈增加趋势,而凋落物层截留率先增后减,但降水量>10 mm后,土壤截留率逐渐趋于稳定,呈较小波动(63.46%~73.58%),而凋落物截留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土壤截留量与林内外降水量、土壤截留量与茎流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人工油松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拦蓄截留效应,其中:土壤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截留量达同期林外降水量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53.
孙国华 《中国林业》2011,(12):51-51
一、生物学特性 冷杉别名杉松、白松,产于我国东北牡丹江流域山区、长白山区及辽宁东部海拔800-1300米地带。北京引种后生长良好,河北省塞罕坝亦有引种,生长良好。冷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  相似文献   
54.
以沙冷杉为材料,对其结实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城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初次结实年龄为40~45 a,与野生植株基本相同,初次结实株率为31.3%;充足的光照可使结实植株和球果数量增加,温度对其无明显影响.球果着生于2 a或3 a生枝条基部,以2 a生枝条基部居多;多集中分布在树冠上部的枝条上.果鳞开裂至有种子与果鳞脱落...  相似文献   
55.
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是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主要群落类型,本文选择典型的亚高山针叶原始林设置标准样地,对其幼苗幼树查数轮生枝、大树钻取树轮样芯确定个体年龄,分别建立苗高-年龄、胸径-年龄的回归方程得到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通过编制生命表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56.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57.
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及其毗邻的岷江上游地区,共同组成了中国西部唯一的一片“森林-水田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区。近50年来,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都平原缺水,天气变得干而热,岷江上游森林植被萎缩,干旱河谷扩大,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等。在考察中发现了以下事实成都市区近60年来,降水量减少25%;地下水位由1-3m下降到10-20m;都江堰供水区年缺水量达12亿m  相似文献   
58.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的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冷杉林进行了调查。根据pH值、阳离子代换量、营养元素、微生物数量及云杉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等,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的衰退原因。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云杉死亡没有明显关系;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低是云杉死亡的一个因素;云杉衰退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关系;云杉的生长与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斑块越大,云杉长势越好,生存周期也更长。  相似文献   
60.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工程实施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