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28篇
  4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姜万勤 《灌溉排水》1996,15(3):30-34
在干旱缺水的山丘地区和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径流解决灌溉用水不足是当地农民极为关注的问题,盐亭县林山乡的实践表明,对当地有限的三水资源进行联合运用,在中旱年能满足灌溉需求,大旱年也可大大减轻作物受旱程度,基本上保证农业正常生产,是解决山丘区农田灌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2.
蓄水坑灌法及其水土保持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我国北方山丘区存在着干旱和水土流失这两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果林灌溉的蓄水坑灌法。与传统灌溉方法比较,该方法不仅具有节水灌溉、保水抗旱等特点,而且能截蓄当地降雨径流,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促进良性水循环。主要阐述了蓄水坑灌法的原理、水土保持作用及其田间工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3.
豫西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西山丘区地处半干旱地带,仅靠开发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需要。通过选择能够代表该地区3种不同自然条件的4条典型小流域,对豫西山丘区的雨水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从降雨的源头开始,探索先进、有效的开发途径与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4.
吴刚  来永军 《农业工程》2018,8(6):90-93
该文根据山丘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水资源条件等情况,对山丘高效节水灌溉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从水源工程设计、灌溉制度拟定、灌水方式选择、管材选择和管网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山丘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可供相关的工程设计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5.
以成都、雅安、绵竹为案例地,通过对案例地景观特征和建设情况的研究和分析,以乡村景观的构成为出发点,归纳了设计原则,从而提炼出4种适合四川盆地山丘区特征的乡村景观的构建模式,比较总结了不同模式下的影响因素和适用区域,为四川盆地山丘区乡村景观特色化规划和构建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36.
河岸带滩地植被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重要屏障.以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边滩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和RDA约束性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小河流边滩植被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并建立各驱动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灵山港滩地植被种类丰富多样,共有62种植被(被子植物61种,蕨类植物1种),其植被群落结构包括9种类型;滩地相对水面高差因子、滩地形态系数和水文特性是植被分布空间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贡献率分别为37.50%、27.50%和16.82%,各因子对植被分布的驱动响应机制不同.其中:在滩地相对水平面高差因子作用下,植被从滩地外缘到滩地内部,耐水性由强到弱,丰富性由低到高,生物量由小到大;当边缘线发育系数SDI值处于2.0~4.0之间,且滩地狭长指数Pe/Pa值在0.12 ~0.3之间时,至少有60%的保证率使得滩地植被多样性维持在1.03 ~1.96的高水平;水文特性能够影响植被的形态特征和滩地的生境条件,水文作用下,滩地外围砂粒质量分数随着离水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植被类型也会随着离水距离的增加,从喜湿耐冲型到中生型过渡.掌握滩地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解决蓄水坑灌未来推广运用中的问题,为推动山丘区蓄水坑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县节水灌溉示范园区为背景,将蓄水坑灌田间工程基本要素与微灌工程技术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对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进行设计。[结果]采用水平集雨沟整地方法;每株果树布置4个蓄水坑,蓄水坑深度40cm;在降雨径流蓄滞能力设计为5a一遇24h最大暴雨量标准下,蓄水坑设计直径为30cm;坑内布置一体化设计的底板、固壁和顶盖;环状沟深度20cm,宽度30cm,半径50cm;输配水闸管系统包括干管、支管、毛管3级,管材为聚乙烯;四孔出流毛管沿环状沟内径呈环形绕树布置;给出了各管道管径、长度及进口工作水头的计算方法,以及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结论]对整地技术、蓄水坑设计与布置技术和低压管道系统设计技术的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山丘区蓄水坑灌的特殊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138.
山丘区果园地下陶管渗灌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3年,在山东省临沭县山丘区旱地果园,进行了地下陶管渗灌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每次灌水可在30~35d使果树根际土壤的相对湿度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果树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从而促进了果树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每年增产苹果7204.50kg/hm2,节水2514.30m3/hm2,增值10464.45元/hm2。这一渗灌技术可作为我国北方旱地果园一种新的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为探讨东南山丘区水库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基于珊溪-赵山渡水库上游支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子流域和6种河岸带缓冲区空间尺度上的景观格局信息,运用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系,识别水质资源管理的最佳空间尺度及关键景观指标。结果表明:(1)水质指标时空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 H、总氮、氨氮空间差异显著(P<0.05),里光溪、南浦溪、莒江溪及玉溪为主要污染风险区域,总氮浓度表现为雨季低于旱季;(2)流域内林地和草地占比最大,为主要的“汇”景观,建设用地、耕地为主要“源”景观,最大斑块指数(LPI)与水质成正相关,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多数时空尺度与水质成负相关;(3)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存在空间尺度效应,100 m及800 m河岸带尺度总解释率优于其他尺度,雨季水质主要受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LPI和SHDI的影响,旱季水质主要受建设用地、耕地和IJI影响。流域内景观格局对水质影响的最佳管理尺度为800 m河岸带,优化该尺度内的景观格局,综合考虑近水体“源”景观的集聚,防控100 m...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从苎麻生产的现实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平湖区与山丘区种植苎麻的利弊,认为山丘区发展苎麻生产有三大潜在优势:第一,苎麻上山可避免与粮棉争地,避免苎麻生产大起大落,促进苎麻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二,减少山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文章最后提出了实现苎麻由平湖向山区转移的设想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