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5篇
  1781篇
综合类   51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分析了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背景、运行成效,并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水土保持技术资源发展,人文历史、生态景观资源利用,科研观测资源完善,以及生物种质资源培育等方面对示范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新中国成立70年,忻州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山川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流域治理经验一度成为全国的典型予以推广。忻州的小流域治理经过集体治理、户包治理和股份制治理、四荒拍卖和精品小流域建设、民营水保大户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五个阶段发展,发生了三次大的飞跃,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为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复合指纹法分析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方红壤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选取感德镇红壤强度开发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潜在泥沙源地和泥沙的41个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逐步判别分析确认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并通过多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泥沙源地泥沙贡献率。结果表明:共有速效P、Cu、P、Y、Ca、Ga、Sn、Nd 8种因子通过检验被确认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拟合优度均大于0.80。多元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锋面雨季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林地、茶园与矿区,贡献率分别为28.59%,28.20%,27.59%;在台风雨季,4种土地利用类型泥沙相对贡献率为茶园>林地>矿区>耕地。通过对不同降雨特征下各土地利用类型泥沙贡献百分比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分别是耕地、林地与茶园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的8,10,10倍,即单位面积下矿区土壤侵蚀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内容规划,并提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策略,旨在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流域水量监测是地区水量动态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汤河流域水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流域径流深和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汤河东、西支径流深和径流量—集水面积变化曲线,通过概化方法将径流量过程线转化为三角形洪水过程线,为该流域防洪减灾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对类似流域水量监测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对皖南红壤地区的荣胜河和兆溪口两个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分布广泛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以及牧草等植被类型具有较好的土壤保持效果,其中以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土壤保持量最大,而且其抗土壤侵蚀能力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最强;两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区域多位于上游地势较高的中山丘陵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7.
通过野外39个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对主要剖面的室内常规分析,取得了该小流域的土壤资料。根据自然成土因素和在人为作用影响下的土壤熟化程度,将该小流域的黄绵土进一步划分为四种土壤类型。为建立农、林、牧综合性科研基地,为该小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其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与生态修复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各流域场次降雨径流过程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分析,评价小流域生态建设对密云水库流域水文过程和污染防控效果影响,为水源地保护、流域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修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上游蛇鱼川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HAT-LCM模型和传统大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模拟分析,并设置情景,分析评价小流域生态建设效果。[结果]随着场次雨量的增加,吸附态N,P负荷占污染负荷总量的比重在逐渐增加,溶解态N,P负荷占污染负荷总量的比重在逐渐减少。小流域内居民点具有小城镇级别的垃圾处理率和垃圾入网率时,农村生活N,P污染负荷可以削减28%;减少经济林的现有施肥量,农业生产活动的N,P污染负荷能够削减43.9%和48.9%。[结论]研究区域不同频次暴雨对吸附态N,P负荷的影响大于对溶解态N,P负荷的影响。生态修复措施对N,P污染负荷削减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9.
柳林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区,“四荒”面积较大且水土流失严重,至今仍属国定贫困县。1992年,县委、县政府以户包治理小流域为基础,进而把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的使用权推向市场。短短几年,在全县形成了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形式、高起点开发治理“四荒...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识别法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流域泥沙来源分析对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陕北选定的汇水区内采集的主沟道沟壁、坡地果园、坡耕地及支沟道土壤样品中17种物质的分析,利用Kruskal-WallisH-test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土壤全N,低频磁化率χIf、Cu、137Cs和226Ra组成复合指纹识别因子,利用混合模型,对一次洪水携带的泥沙来自4种源地的贡献比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发生时间段内,主沟道发生了重力侵蚀,对今后定量化研究黄土区的重力侵蚀提供了手段。通过加权平均,总体上,本次洪水携带的总泥沙有33.7%来自主沟道,60.0%来自坡地果园,3.0%来自小块的坡耕地以及3.3%来自支沟道。混合模型拟合优度检测值为0.91,证明在黄土高原可以应用复合指纹识别方法研究洪水泥沙来源,并且能对重力侵蚀产沙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