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5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7705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04篇
  529篇
综合类   3706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03篇
园艺   445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过程,分析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响应曲线,得到5cm和15cm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与降雨量变化有良好的同步性,在降雨量6.8mm,11.8mm和36.8mm时5cm和15cm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和2.10%,5.21%和5.72%,7.55%和7.85%;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同步性逐渐下降,在中雨和大雨中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延迟1~2小时,在小雨下无变化。在降雨强度0-4.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30cm变异幅度增大,5cm,15cm和30cm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2.10%和2.90%;降雨强度12~3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60cm层次变异幅度降低特征,5,15,30,40和60C[I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8.01%,7.85%,6.39%,5.96%和2.63%,而100cm层次土壤含水率却变异幅度显著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达到8.97%。在2011-2012年中研究的3场降雨量为6.8cm,16.2cm和36cm中,在降雨强度0~60.0mm·h^-1。区间,0~60cm层次土壤水含水率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降雨量,无地表径流发生,最大侧向流分别为2.1mm·h^-1,2.4mm·h^-1。和28.7mm·h^-1,呈非饱和下渗现象。研究了在小、中、大降雨强度下,0~1.00m深度土壤垂直坡面上各层次侧向流对降雨强度响应的变化曲线,揭示了林地侧向流对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992.
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控要素有间伐对象、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间伐方式等。间伐方式应根据林分的特点和培育的目的来确定,必须从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出发,确定一个科学的间伐强度。在进行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时,间伐对象的选择相当重要。提高林分生长量的关键在于:根据落叶松的生物学特点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科学地调控林分生态因子。对落叶松近熟林也可以高强度间伐,然后采取林下更新的经营方式,既促进了林木的径级增长,又充分地利用了生态位空间,提高了林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3.
油茶长林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引进8个油荼长林品种(‘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开展了其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果实品质等试验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长林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与原产地较为一致,产量和鲜出籽率等主要经济性状间差异显著,与对照品种差异亦显著.果实品质与原产地相比差异较小.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更为优良的5个品种,分别是‘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日本落叶松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日本落叶松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优良全同胞无性系为材料,构建差异表达cDNA文库,获得正、反2个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正库和反库各500个克隆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整理后,正库得到272个UniEST,反库得到249个UniEST。这些UniEST分别属于新陈代谢、信号途径、物质运输、抗性相关、生长发育等类别基因,可能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获得10个与激素相关的基因,表明激素在日本落叶松扦插生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激素类基因外,还获得小G蛋白、ABC转运蛋白类、因伤诱导物质等相关基因。上述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扦插形成不定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素相关基因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其它类别基因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 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 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 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 MAE 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样木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干材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60.37%~76.80%,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树皮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7.15%~20.11%,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树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8.51%~14.29%,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树叶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12%~7.09%,在低林龄期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996.
对大兴安岭林区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更新模式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林下植被恢复和土壤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生长量和林下植被恢复的优劣顺序为幼林抚育人工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土壤物理结构优劣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土壤全N、全P、全K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采用华北地区35个国家气象站点的2011~2012相对湿度日值和气温日值,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用反距离加权法、张力样条函数法、克里格和趋势面4种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对湿度与气温进行空间插值,并交叉验证。结果表明:4种方法都能较好的反映出华北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对湿度以及气温的空间分布情况;年尺度插值总体优于月尺度插值结果;克里格是最适合于华北年平均相对湿度插值的一种方法,月尺度相对湿度空间插值反距离加权法最优;气温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插值结果都是克里格和反距离加权法较优。  相似文献   
998.
该文通过对围场县新丰林场不同坡位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坡位对林木蓄积量的影响不显著。2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影响效果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3坡位对华北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显著。4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胸径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采用5点取样法对海南岛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单优青皮林森林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海拔高度、土层深度、季节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及土层深度对硝化-反硝化作用影响不同;季节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雨季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是旱季的几十至上百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硝化作用没有影响(p0.05),但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和含水率均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研究区青皮林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季节是重要影响因素,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是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市大兴区低效林类型划分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北京市大兴区低效林的实际状况、形成原因、林分位置、功能需求等,将低效林分为杨树用材低效林、农田林网防护低效林、城镇周边功能低效林、绿色通道景观低效林和城镇行道树景观低效林等5种类型。针对各类型低效林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型低效林的改造技术措施,以期为类似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