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59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wo sesquiterpene‐derivative compounds, 4,7‐dimethyl‐1‐(propan?2‐ylidene)–1,4,4a,8a‐tetrahydronaphthalene‐2,6(1H, 7H)‐dione (DTD) and 6‐hydroxy‐5‐isopropyl‐3,8‐dimethyl?4a,5,6,7,8,8a‐hexahydronaphthalen‐2(1H)–one (HHO), are the major putative allelochemicals of the aqueous leachates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hydroponic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ellular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eedling roots of upland rice under the stress of DTD and HHO. The subseque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ed upland rice roo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control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TD‐treated root tip cells turned into an irregular arrangement and shape and that most of them were wizened, with a poor cytoplasm. In the HHO treatment, the root tips had many irregularly shaped cell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sloughing cells, as well as short, wide cells that resulted in spherical and wider, but shorter, roots.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 DTD and HHO induced irregularly shaped and lobed nuclei, increased cytoplasmic vacuolation, reduced ribosome density and dictyosomes, and a reduced number of mitochondria in the cells, which indicated limited protein transportation and a reduced capability to export substances for cel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the upland rice seedling roots. The overall effect of HHO on the upland rice seedlings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of DTD.  相似文献   
92.
种植在新平整的瘦瘠赤红壤上的菠萝,在秋冬季干旱田间条件下,菠萝植株出现缺硼症状时,进行采样分析和观测。结果表明:菠萝缺硼,氨基酸受到影响,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叶绿素含量低,从而降低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93.
龙眼复合涂膜保鲜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乳化剂等,采用正交设计设立10个试验组,进行涂膜效果试验和龙眼常温保鲜试验,得出最佳的涂膜配方(含抗菌抑霉剂)为:魔芋葡甘聚糖浓度0.2%,壳聚糖0.2%,蔗糖脂肪酸脂0.15%。经过重复性试验,采用该组配方涂膜能有效增加“福眼”在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在常温下贮藏7d好果率为82%。显微照片显示,复合涂膜能在龙眼果皮形成一层更加致密的白色半透膜,能渗透到龙眼外果皮的微裂孔和维管束中,覆盖龙眼果皮表面的细孔。  相似文献   
94.
龙眼果皮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10±1)℃、50%RH下贮藏1d,果实失重5.84%,果皮失水13.59%,果皮开始褐变;贮藏2 d时果实失重10.37%,果皮失水26.40%,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外果皮表面栓质少,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梨枝条中淀粉、还原糖及脂类物质动态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组织显微化学特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越冬期间,梨枝条组织细胞中淀粉粒、还原糖及脂类物质的分布、数量和转化程度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冬季休眠期淀粉粒大量水解,还原糖含量增加,脂类物质向形成层密集。其中,抗寒种类淀粉粒小且水解彻底,还原糖含量高,脂类物质在形成层处高度聚集。解除休眠后、淀粉重新累积,还原糖、脂类物质含量较少,且抗寒种类淀粉粒增加的数量少,还原糖、脂类物质下降幅度也低于不抗寒种类。  相似文献   
96.
鲤吉陶单极虫体被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鲤鱼肠道内的吉陶单极虫体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吉陶单极虫的孢子呈瓜子形,后端钝圆,向前一端逐渐尖细。从孢子的后端向前端方向常常包裹着一个无色透明的薄膜。孢子可分为背面和腹面,背面光滑无皱褶,并可见一长卵圆形的极囊,极囊一般较大,约为孢子长度的一半。孢子的腹面褶皱不平,形成形态各异、大小和数量不等的迷宫状沟回,沟回主要分布在孢子的中后端。偶见放出极丝的孢子,极丝较长,常为孢子长度的1倍以上。  相似文献   
97.
香菇磁生物效应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磁水喷浇香菇能使其增产。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用磁水喷洗的香菇菌盖的细胞内几乎没有液泡,且糖原颗粒密度增大,而其他细胞器与对照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8.
利用透射电镜,对平菇菌盖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平菇成熟菌丝细胞有完整的双层细胞壁结构,内含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泡囊,核糖体,糖原、须边体及典型的桶孔隔膜,有的细胞中,糖原颗粒了聚集在细胞质中,泡囊中也含有大量颗粒。线粒体膜,核膜,孢子膜均为双层,轮廓清晰。孢子中有线粒体、核、泡囊、核糖体、内质网。老化菌丝内有较大液泡,不见各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99.
对秋季中华蜜蜂工蜂有分泌活性舌腺(9日龄)和无分泌活性的舌腺(采集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发现二者的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存在着差异。9日龄工蜂舌腺处在分泌活性状态。细胞核发达,多突起;粗面内质网发达,成平行状排列;胞内管、胞外管中都充满电子致密度均匀的物质,即王浆物质;有大量的分泌块;线粒体内嵴排列紧密,呈板层状。而采集蜂舌腺处在无分泌活性状态。核周边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不太发达,多呈泡状;胞内管中物质为一些不均匀的电子致密度大的粗颗粒物质;胞外管中只有少量水样物质;线粒体内嵴间隙相对变大,多发现内嵴间隙呈管泡状。  相似文献   
100.
取经过浸酸处理(浸酸液:硫酸3g/L,甲酸1g/L,羟基乙酸1g/L,芒硝60g/L,食盐30g/L)的冬鹅皮,分别用4种不同方法鞣制后,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其亚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用由戊二醛(3g/L)、三氧化二铬(0.6g/L)、食盐(40g/L)、芒硝(40g/L)组成的鞣制剂鞣制,效果最佳。用其鞣制后,鹅皮肤的胶原纤维交联度增加,交联键增多,织角增大,原纤维增粗,纤维结合较紧密;鹅被毛仅羽小枝变化较明显,其顶端由正常的细尖状变为弯曲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