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1篇
  80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探明我国菊科绿肥的肥用价值,分析了39份采于海南等地的菊科绿肥种质矿质养分含量,进行有机肥分级。结果表明:菊科绿肥的含氮量为0.54%~4.17%(平均为2.01%),含磷量为0.20 %~3.33%(平均为1.36%),含钾量为0.69%~5.05%(平均为2.41%);菊科绿肥均为三级以上有机肥,并且绝大多数为一级与二级有机肥,三级有机肥最少。表明菊科总体上是品质较高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72.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20年来,人们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日渐深入,在石漠化已成为研究热点的今天,笔者提出应当强调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这一基本条件。以其特殊性为出发点,才能科学地认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本质和危害性。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土流失是诸多因素造成,地质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前提条件,气候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的特殊性是水土流失特殊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人文因素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巨大驱动作用。石漠化是这一地区特殊水土流失的结果。其特殊性的研究意义在于获得适用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和防治手段,最终指导石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3.
南亚热带7种林分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 g·kg-1),火力楠最低(5.11 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1.20 g·kg-1),马尾松最低(仅0.53 g·kg-1);K也以次生林最高(5.16 g·kg-1),马尾松最低(1.71 g·kg-1);Ca以杉木最高(达11.10 g·kg-1),马尾松最低(仅3.76g·kg-1);Mg以次生林最高(3.03 g·kg-1),马尾松最低(1.18 g·kg-1);7种林分凋落叶的N,P,K,Ca与Mg的最高与最低含量比值都超过2.  相似文献   
74.
中亚热带侵蚀黄壤坡地润楠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亚热带侵蚀黄壤坡地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结构,以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例,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润楠次生林的垂直层次结构、种群水平分布格局、乔木层直径与树高分布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润楠次生林群落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外植物4个基本层次,物种数量排序为灌木层(23种)草本层(19种)乔木层(16种).乔、灌、草重要值在10以上的主要种群有7个,其水平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占绝对优势,占主要种群的71.43%.β分布和r分布能较好地模拟乔木层直径与树高分布结构,径阶与树高分布曲线反映乔木层中小径阶、矮小林木占多数.多数种群的聚集分布有利于促进黄壤坡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但润楠次生林林分质量较低,应辅之以积极的人工措施来改善群落结构,以充分发挥其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75.
45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碟法测定了45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斜纹夜蛾3龄幼虫对九里香、鸭胆子、槟榔、薏苡、花椒、胡椒、生姜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均达75%以上,对九里香、生姜、地桃花、竹卷心、苏铁、槟榔、蟛萁菊的选择性拒食率均达90%以上,其中对九里香的拒食率为100%.  相似文献   
76.
2001-2006年,以镇安县为代表对南北过渡区二栗子优良单株进行调查,按照初选和复选程序分别对树龄、生长情况、单株产量、单位树冠投影产量、单粒质量、每苞栗果数以及栗苞性状等通过比较研究,共选出优良单株13棵.从10个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所选出的13棵优树从单株产量、单位树冠投影产量、平均单粒质量、每苞栗果数、出实率等均超过选择标准,表现出明显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77.
浙贝母在浙南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从产地环境选择、栽培与管理技术、采收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制定浙贝母在浙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SOP),保证药材的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8.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江南丘陵地区双季稻田28年(1981-2008年)长期绿肥还田的田间定位试验和4年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分析比较了长期不同量绿肥还田对稻田系统生产力和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常量绿肥还田和高量绿肥还田处理下,早稻、晚稻和历年的全年平均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其变异系数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但由于绿肥还田处理施用绿肥替代部分化肥,平均每年的化肥N、P和K投入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减少90.0、9.9和72.0 kg/hm2。绿肥处理的双季稻全年产量呈上升趋势,而长期化肥处理则呈下降趋势,且前者的全年产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均略高于后者,常量绿肥还田下稻田系统的耐瘠能力也显著高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同量绿肥还田下稻田系统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但耐瘠能力常量还田处理较高。  相似文献   
79.
在对浙南地区风景游憩林类型进行外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冠面质地、观赏季节、观赏部位、观赏距离、地形和海拔等对浙南地区风景游憩林进行划分,对风景游憩林的观赏和游憩功能分类进行重点分析,建立适合浙南地区亚热带风景游憩林景观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0.
Nitrogen (N) has great ecological importance, but the biogeographic pattern across forest biomes in China has only recently been explored. Here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census of leaf C and N following the same protocol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of leaf traits, and their possible responses to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traits varied substantially across biom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PFTs to climatic factors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PFTs versus soil nutrient proxies, indicating that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might be a better predictor of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 with climate than leaf traits. Soil nutrient proxies explained more variation of leaf traits than climat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leaf traits reflect important aspects of plant responses to soil nutrients. Importantly, partial general linear models analyses found that PFTs showed the greatest direct influence for leaf traits, and climate and soil affected leaf traits mainly through the change i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rather than having direct impacts. Hence, we concluded that leaf traits we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PFTs rather than climate or soil at the biome scale. The results favor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hypothesis, indicating that lea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P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