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1篇
  80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川南地区不同退耕地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川南坡地退耕5年后的慈竹林地、杂交竹林地、桤木+慈竹混交林地和弃耕地土壤抗蚀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壤抗蚀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物理稳定性指数和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各退耕地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为-4.466~3.436,呈现出慈竹林地杂交竹林地桤木+慈竹混交林地弃耕地对照的特点;土壤有机质与大多数抗蚀性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与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坡地退耕后土壤有机质增加是土壤抗蚀性增强的关键,坡地退耕成慈竹林地更有利于增强研究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52.
板栗是陕南秦巴山区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本文针对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接穗采集处理、林地清理与砧木准备、嫁接时期与方法,特别是嫁接后影响成活率的主要病害虫害防治以及除萌蘖、防风折措施等方面总结提出适于陕南地区板栗良种嫁接改造的综合技术。采用该项综合技术,可使板栗嫁接改造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3.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台山南台为例,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指数,研究了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紫羊茅、珠芽蓼和北方嵩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是群落的建群种。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干扰减小,不仅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其生态优势也趋于增强,说明旅游干扰限制了种群对其周围资源的利用。其中,紫羊茅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而北方嵩草的相对优势却不断增强。(2)两种划分方法表明,北方嵩草、雪白委陵菜、零零香、歪头菜、小红菊和兰花棘豆是增长型的种类;扁蓄是衰退型的种类;地榆是波动型的种类。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山区农户耕地撂荒特征及代际异质性,借助代际社会学中的“社会代”理论构建了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代际差异分析框架,基于赣南于都县的微观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具体而言,代际差异每提升一个等级,农户耕地撂荒概率增加6.6%、撂荒程度增加2.3%;2)代际差异具有通过作用山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而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的机制,即山区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趋弱、生计策略非农转型趋强、经济作物种植趋减,导致其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变革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山区不同代际农户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山区耕地在农户代际间的配置,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设山区经济作物产业链,促进不同代际农户共同增收。  相似文献   
55.
冬小麦收获后复播制干辣椒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复播指数,提高效益。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对早熟品种美国红植干椒、墨西哥甜椒、铁板椒等制干辣椒进行了育苗、果树行间麦茬后复播试验。结果表明,复播的3个早熟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收益,美国红植干椒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辣椒素含量较高;墨西哥甜椒的单株结果数较多,单果重高,但成熟期较晚。其它两品种熟性较早。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复播制干辣椒夏季育苗移栽技术的要点主要是,适时播种、移栽,苗期气温回升时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管理。根据产量、品质及生育期调查结果,美国红植干椒是适于复播的最佳早熟品种,麦茬复播可充分发挥此品种生育期短、集中成熟、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可作为南疆复播制干辣椒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冯佩芝等的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俗称“寒露风”)评估办法[1],对1961~1993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34个站9~10月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了微机处理和分析,填补了1980年以后的低温冷害有关资料及其评定结果,并完善和修正了文献[1]中1961~1980年间个别年份的评定结果;通过对1951~1993年43年的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明显具有发生率高、为害范围大、影响时间长、表现形式复杂、群发性和成灾严重等主要特征,其为害程度与秋季大气环流和中国大范围温度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58.
2011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对7个品种(品系)开展南种北引的品比试验,红麻株高生长曲线呈单S型,表现为前期一个月处于生长缓慢时期,生长速度为0.89 cm/日;中期一个半月进入快速生长期,生长速度为3.92 cm/日;后期一个月处于缓慢生长期,生长速度为1.10 cm/日。品比试验表明H1表现突出,株高为265.7 cm,茎粗为1.56 cm,叶数40个,干麻皮厚为1.42mm,出皮率为43.1%,干茎25.51t/hm2,比福红2号(对照)增产39.3%,其麻皮成熟度好,抗病性、抗倒伏性、抗盐碱性强。  相似文献   
59.
防治陡坡桑园严重水土流失的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防治陡坡桑园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4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分析查明,实施茶桑间种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陡坡桑园土壤侵蚀严重的问题,其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000t/(km2 ·a)左右,减少到100t/(km2 ·a)左右。建议推广应用这一模式,对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桑园加以改造,以促进山区坡地开发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0.
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胃含物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程度及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桡足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类群,其% IRI值、质量百分比和个数百分比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