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97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45篇
  1329篇
综合类   41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通过室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得出了在不同坡度、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时,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流失泥沙颗粒组成、黑土地表的径流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2.
江西鹰潭地区降雨侵蚀力及简易算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西鹰潭市红壤生态站自建气象站1999 ̄2003年度观测资料,对该站自然降雨侵蚀力(R)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999 ̄2003年度红壤生态站具有侵蚀力的自然降雨次数共有180次,降雨过程主要发生在4 ̄6月。根据R值的“EI30”方法,计算出各年的降雨侵蚀力依次为:3722.3,6864.2,4520.5,6299.1和5580.9MJ·mm/(hm2·h·y)。利用各次有侵蚀力的降雨过程,初步总结了鹰潭地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  相似文献   
63.
Land degradation is recognized a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rainfed fruit orchard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x treat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moisture by means of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i) a control (clean cultivation) (CC); (ii) strip cock's foot (Dactylis glomerata L.) cover (SCF); (iii) strip crown vetch (Coronilla varia L.) cover (SCV); (iv) strip bird's foot trefoil (Lotus corniculatus L.) cover (SBF); (v) strip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L.) cover (SWC); and (vi) complete white clover cover (WCC). The time to runoff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under WCC than under other treatments (p < 0·05). The total runoff volume and sediment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under CC than under the vegetation cover treatments (p < 0·05). The mean infiltration rate under WCC and CC was the largest and lowest an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under other treatments (p < 0·05). The change of soil water storage was the largest under WCC and the least under CC. The soil moistu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under SCF than under other treatments (p < 0·05). Treatment SCF seemed to be the best groundcover for rainfed sloping jujube orchard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4.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人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人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壤的人渗特征也随之降低。剪草降雨小区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在降雨的初期,土壤的人渗性能相对较低,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雨滴的打击下,部分结皮被破坏,土壤的人渗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地表生物结皮的存在,降低了土壤的人渗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地表生物结皮,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人渗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降雨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65.
结果表明 ,与大豆单作相比 ,黄花菜和百喜草植物篱笆径流量、侵蚀量分别减少了 4 .6 7% ,37.82 % ,植物篱笆处理和大豆单作处理的径流量、侵蚀量与开始形成径流所经历的时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而径流量与侵蚀量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建立了相应的降雨产流、降雨产沙、径流侵蚀回归模型。植物篱笆的水土保持机理表现在 :植物篱笆地上部的缓流和分流作用 ,有效地减弱径流的携沙能力 ,减少了细沟侵蚀 ;地上部分可阻挡土壤大颗粒和过滤土壤小颗粒 ;植物篱笆地下部根系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 ,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抗冲性 ;土壤性状显著增强了土壤的入渗能力 ,植物篱笆带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土壤入渗量和较大的稳定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66.
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坡耕地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速率效用不同,在相同入渗时间情况下,强化降水入渗速率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降雨历时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在对黄土高原超渗产流理论和坡面水量平衡方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67.
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入渗动态过程及其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水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产流积水法采用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入渗过程曲线反映了坡面径流到达前后,实际入渗率从降雨强度控制阶段跃升到入渗性能控制阶段,并最终趋于稳定入渗率的全过程。入渗区不同坡位的累积入渗量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少,而且径流在坡面上推进速度越快不同坡位上的累积入渗量差值越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观测径流推进距离误差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误差。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产流积水法实验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并提出了由实测入渗率求入渗水量的解析方法,并将此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间接地估计了测量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产流积水法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入渗性能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8.
通过分析基于微机ISA总线的喷头测试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总线技术的喷头水量分布自动测试的解决方案。采用RS485/422总线,将PLC模块分布安装在试验现场作为水量采集模块,把PLC和计算机连接组成1∶n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使总测试点数扩展到20480点,径向射线达到16条,每条线可测1280点,并采用VB6编制计算机监控软件,使软件移植性更强,提高了喷头水量分布自动测试的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对新型喷头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9.
砂页岩山地土壤侵蚀性降雨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试验小区观测值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砂页岩山地土壤侵蚀性降雨因子,主要为降雨量的大小和10min时的瞬时降雨强度。随着降雨量和10min时的瞬时雨强的增大,土壤侵蚀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砂页岩山地土壤侵蚀的强弱,取决于10min时的瞬时雨强的大小。  相似文献   
70.
城市典型下垫面空间构型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定量研究了城市典型下垫面空间构型与降水蓄渗率的关系.在保证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不变,改变不透水斑块的重要值、形状、均匀度和分离度,测定降水产流量,并计算降水蓄渗率.结果表明,降水蓄渗率随不透水斑块重要值、形状、均匀度、分离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不透水斑块的重要值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最大,不透水斑块的形状、分离度和均匀度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也很显著.研究证明,在城市景观中,不透水斑块重要值一定时,合理配置不透水斑块的形状、均匀度和分离度,可以有效调控城市降水蓄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