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97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45篇
  1329篇
综合类   41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三叶鬼针草水抽提物他感作用与降雨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一年中不同月份采集的三叶鬼针草叶片的水抽提物对萝卜、水稻、黄瓜3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三叶鬼针草水抽提物的他感作用有显著差异,不同月份水抽提物对3种受体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与采集抽提材料前一个月的降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雨量少,抑制作用强;降雨量多,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给透水砖铺装系统综合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4种透水砖铺装结构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中砂、砂砾料组合而成),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超渗的水流形成表层流,其水分延续入渗使地基土壤水分继续增加;4种处理在模拟降雨1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产流量均为0,下渗率的大小与垫层透水性程度呈正比,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反比;在模拟降雨2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100年一遇2 h降雨量),透水砖铺装地面处理1(垫层结构自上而下为中砂10 cm、砂砾料20 cm),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对于新建居民小区、道路、园林绿化等领域布置综合排水系统,以及那些现有排水系统超载严重,难以进行管网改建或改建代价过高的区域,用透水砖铺装地面取代不透水铺面是减少城市地面淹水频次和涝灾程度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柳枝稷植被过滤带拦污增效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引起面源污染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在自主研发设计的坡地高效农业用水滤清系统基础上,通过6组不同雨强的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下坡地径流中污染物输出特征,研究了不同长度的柳枝稷植被过滤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对植被过滤带柳枝稷的生产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总磷含量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总氮含量随雨强的增加而减小,COD含量随雨强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 m长和5 m长的柳枝稷植被过滤带都能显著削减径流中的泥沙和总磷含量,而两种长度的削减作用间无显著差异;5 m长过滤带还能显著削减径流中COD含量,整个过滤带对总氮的削减效果不明显。过滤带柳枝稷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大田种植柳枝稷,过滤带内距径流入口越近柳枝稷干物质产量越高,过滤带柳枝稷单位面积干物产量提高29%,蛋白质产量增加53%,淀粉产量增加23%。滤清系统柳枝稷植被过滤带不但能有效拦截水沙和面源污染物,而且能够将所拦截污染物作为肥料吸收利用,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在黄土高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30min瞬时雨强极显著地影响着泥沙输移比,30min瞬时雨强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且泥沙输移比随30min瞬时雨强有y=1.20x~(-0.35)的变化规律.植被覆盖度也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被覆度越大则输移比越大.降雨量和坡度对泥沙输移比无显著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泥沙输移比值,认为该地区的泥沙输移比约为0.42—0.44.  相似文献   
105.
干旱区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与温度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定点监测并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干湿交替时节一次降雨过程前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在时间动态变化和深度变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降雨影响周期中土壤含水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有一次明显的升高过程,从降雨前到降雨后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6.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干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  相似文献   
107.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water regime and irrigation system on the release of Mycosphaerella nawae ascospores from leaf litter in Spanish persimmon orchard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scospore release was best described by a Gompertz model. The end of the lag phase of ascospore release occurred at 9·75°C, and the end of the exponential phase at 15·75°C. Few ascospores were discharged from dry leaves wetted with 0·1 or 0·5 mm water, but significant amounts were recovered with 1–50 mm wate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ascospores were released after three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but 32 cycles were necessary for a complete dischar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scospore release was detected when the leaf litter was wetted by flood and drip irrigation.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proportion of soil area wetted in both systems, inoculum releas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drip irrigation. The potential of drip irrigation as a cultural control measur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08.
陇东黄土高原地表粗糙度对耕作土壤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模拟降雨器,对陇东黄土高原不同地表粗糙度(RR)条件下翻耕土壤的径流和蓄水能力进行研究.以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为试验点,设3个处理:轻度(LR,RR=7.6 mm),中度(MR,RR=10.1 mm)和重度(HR,RR=21.0 mm)处理.结果表明:在66mm/h的降雨强度下,降雨开始的20min内,LR...  相似文献   
109.
降雨泥石流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准确预报泥石流的发生、到达时间和规模,需要了解流域的基本情况以及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本文以云南省东川蒋家沟为例,以流域降雨产流量为基础,对泥石流暴发,到达时间及暴发规模的预报作了系统的研究。以10min降雨雨强为基本依据,计算10min降雨的产流及形成径流的单宽流量,从而预报泥石流的发生,由此可以计算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预报泥石流的到达时间。以10min激发降雨的产流及形成径流总量,结合泥石流中泥沙体积浓度和流域堵塞系数,计算出泥石流总量,从而预报泥石流的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110.
闽东南天然降雨雨滴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实测滴谱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闽东南地区雨滴大小分布函数。F=1-exp[-(d/3.58I0.28)5.19I0.11]并导出了雨滴中数直径、动能与雨强的关系为D50=3.34I0.29和E=36.04I0.29。笔者认为两型对雨滴特征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