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993篇
基础科学   387篇
  898篇
综合类   3263篇
农作物   111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384篇
植物保护   78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定向定量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能根据收集薯块质量往特定方向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及定向定量堆放装置等组成。在马铃薯收获机的后部设计一个四分区临时集薯器,能根据所收获马铃薯的质量来打开集薯器,将收集的马铃薯向中间或者一侧堆放,从而实现了马铃薯的连续挖掘及收集薯块的定向定量间隔堆放,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捡拾的工作量,同时避免拖拉机碾压伤薯。  相似文献   
92.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93.
杨英华  郭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50-9250,9310
为提高冀南地区岗坡旱地农作物产量,应用抗旱保水剂在甘薯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抗旱保水剂可提高甘薯幼苗成活率,促进甘薯生长,增产增收,以45kg/hm2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
Potato common scab caused by the actinobacterium Streptomyces scabiei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corky lesions on tubers that reduce their marketability. Management of common scab is very complex and often ineffective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ing potato varieties that are more resistant to common scab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strategies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common scab. Somaclone RB9 regenerated from thaxtomin A-habituated potato Russet Burbank calli produced tubers more resistant to common scab than the original variety. Comparison of the RB9 tuber proteome with that of Russet Burbank using label-fre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ed change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defence-related proteins from the patatin and lipoxygenase (LOX) famili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lipids, and of two miraculins of the Kunitz-type protease inhibitors family. The implication of LOX during common scab infection was studied using synchronized minitubers developed from leaf-bud cuttings. S. scabiei infection stimul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LOX in both Russet Burbank and RB9 minitubers, but this accumulation was intensified in RB9 minitubers. Infection also increased LOX activity in Russet Burbank and RB9 minitubers. However, LOX activity measured in noninfected RB9 minituber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infected Russet Burbank minitubers, indicating endogenous activation of LOX activity in RB9 minitubers. We discuss how increased LOX abundance and activity in the somaclone RB9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uber defence against common scab.  相似文献   
95.
为揭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水改旱”种植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27个站点,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管理数据驱动充分验证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农牧交错带地区灌溉和雨养马铃薯的耗水差异。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种植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产量分别为15 900~35 600、16 400~34 800 kg·hm-2和16 600~34 800 kg·hm-2,改为旱作后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2 800~30 600、13 900~29 100 kg·hm-2和12 700~25 500 kg·hm-2;灌溉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西部较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则为东部较高。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播前1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3~388、161~394 mm和154~398 mm,改为旱作后分别下降31.8%、35.3%和36.9%。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后的地下水消耗量分别为5 360~21 330、8 910~4...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CO2浓度升高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在典型半干旱区(甘肃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马铃薯‘新大坪’为供试品种,设对照(390 μmol·mol-1)和590 μmol·mol-1共2个CO2浓度梯度,开展CO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至590 μmol·mol-1时,马铃薯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3 d;CO2浓度升高对马铃薯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对CO2浓度的响应值呈现先变大再变小的趋势。CO2浓度增加促进了马铃薯块茎产量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质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590 μmol·mol-1CO2处理马铃薯块茎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以及铁、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下降3.43%、11.78%、13.09%、25.58%、31.94%和9.76%,而粗淀粉、粗脂肪、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0.56%、240.00%、14.28%、106.38%。  相似文献   
97.
为评价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引发的膳食风险。2016年-2018年开展了3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构建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马铃薯样品使用2%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外标法定量,UPLC-MS/MS检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为3%~8%。12地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2次,最后1次施药后14、21 d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量分别≤0.018 mg/kg和≤0.01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吡蚜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33 9 mg/kg,风险商(RQ)为86.4%。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
福建省甘薯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集甄别保存甘薯种质资源606份,编写出品种目录,拍摄了彩色图谱册;摸索出适合福建省气候特点的田间种植、薯块贮藏、老蔓越冬和茎尖脱毒试管苗4种方法相结合的安全保存方法;首次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完成了对保存的品种资源抗蔓割病、薯瘟病的鉴定,8种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及鲜薯与薯干产量的测定,筛选出抗蔓割病资源212份、抗薯瘟病资源109份、高干率资源14份、高淀粉资源12份、高水溶性糖资源13份、高粗蛋白资源13份、高粗脂肪资源12份、低粗纤维资源12份、高维生素C资源12份、高胡萝卜素资源12份,初步摸清了这些品种的分布情况;应用Borlanddel-phi7.0为设计集成环境和通用SQL方式查询程序模块创建了资源数据库;建立了107份骨干资源圃。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甘薯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索,描述了病原菌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弄清了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数据经最小二乘法求出发育最低起点温度为9.12℃,最高终止温度为36.28℃,通过矩阵求解推测发育最适温为23.97℃,对储藏防治策略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0.
在20。~25℃,相对湿度40%±10%的室温环境下,对烫漂后的土豆试样进行了高压电场干燥实验。实验采用单针-盘(圆盘直径260mm)电极系统,交流电压V=(20±0.1)kV,电极间距离为60mm。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也进行了土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可使土豆的干燥速率明显加快,但由于针-盘电极形成电场不均匀性的影响,使电场中不同半径位置土豆试样的干燥速度不同,越靠近针电极正下方位置,土豆试样中水分干燥速度越快,而对比试样恰好相反,即越靠近中心位置水分干燥速度越慢。另外,针-盘电极电场存在有效的作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