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23篇
  75篇
综合类   469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37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nalysis of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 in six species of Sorghum was based o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in nuclear ribosomal D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ITS regions among the six species ranged from 588 to 589 bp and the contents of G+C in ITS (ITS1 +5.8S+ITS2) regions ranged from 60.27 to 61.05%; the length of ITS1 ranged from 207 to 208 bp and the contents of G + C in the ITS 1 regions ranged from 53.91 to 61.54%. The length of the 5.8S rDNA and ITS2 regions in the six species was 164 and 217 bp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s of G + C ranged from 56.10 to 58.54% in the 5.8S rDNA region and 66.36 to 67,28% in the ITS2 region. Among regions of ITS, ITS1, ITS2, and 5.8S, the best sequence for 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in the six species was the ITS region. On the basis of the Jaccard coefficient and phylogentic tree, S. sp. was more related to S, propinguum than to other species.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S. sp. is derived from S. propinguum. From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ITS1, S. halepense, silk sorghum and S. sudanense, are identical in the ITS 1 sequence, whereas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e shows that S. sudanense has a closer genetic association with S. almum rather than with S. halepense and silk sorghum.  相似文献   
72.
通过探讨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起源的共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变迁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求把脉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生成原因、现存状态与未来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外生性起源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凝固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194个早稻和230个晚稻氮、磷、钾肥用量田间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水稻基础产量(不施肥处理的产量)和最高产量(不同施肥量处理中获得的最高产量)的频次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若将基础产量的分布按概率25%、50%和25%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区域,则相应的变幅可作为划分低、中、高产田的参考指标。经回归与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基础产量与最高产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肥得到的最大增产量与基础产量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基础产量对最高产量和最大增产量变异性的影响程度分别达25%和30%.  相似文献   
74.
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主要存在于神经、神经原及神经胶质细胞浆膜上,对胞外谷氨酸浓度进行调节,在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避免神经元过度兴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鳞翅目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和双翅目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谷氨酸转运蛋白序列为问询序列,在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检索,找到2个EAAT基因的同源基因(BmEAAT),并进行了克隆测序.两个BmEAAT基因均含8个外显子,编码蛋白均为膜蛋白,各有8个跨膜结构域.多物种的同源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家蚕的两个EAAT拷贝至少在鳞翅目与双翅目分化前就已存在.基因芯片数据显示BmEAAT的两个拷贝在家蚕5龄3天的组织表达模式有明显差异,表明这两个基因的功能可能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75.
班皮桉及其近邻树种CCR基因分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伞房属班皮桉及其近邻树种共5部类16个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凝胶直接纯化,改进测序反应后测序.以Eucalyptus gunniiCCR作对照,通过ClustalW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变异和MEGA 3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得到的伞房属16个样本CCR序列中,A,C,G和T 4种核苷酸所占比例分别为24.92%,23.18%,23.22%和28.67%,A T含量明显高于G C.共发现292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71%,变异除118个转换和97个颠换外,有93个位点的插入/缺失,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85个,占63.36%.部分变异位点重叠.转换与颠换比值为1.22∶1.00.CCR系统发育树显示:E.gunnii是一个单独分枝,5部类亲缘可以分辨开来,Rufaria尤其明显.Rufaria最早产生分歧,其次是Ochraria和Cadagaria,Blakearia分歧属最迟进化.  相似文献   
76.
稻谷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具有较强的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数据上来看,中国大米产量与中国大米的出口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笔者从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出发,选择了亚洲最大的5个大米出口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出口价格比4个指标对中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米与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4国相比,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  相似文献   
77.
番木瓜环斑病毒海南分离物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感病的海南番木瓜叶片中提取总RNA,经RT-PCR和RACE方法分段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拼接结果显示,PRSV中国海南分离株(HaiNan-P)基因组除3'-末端polyA尾巴外,由1032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4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HaiNan-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1株PRSV同源性为89.8%~93.2%,略高于全长核苷酸的82.3%~89.1%.P1蛋白编码区同源性较低,仅为65.4%~80.1%,而HC-Pro、CI及CP同源性相对较高.运用MEGA 3.1软件、NJ法绘制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RSV分离株类群分化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RAPD was used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genc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five breeds of domestic pigs,including Min pig,Duroc,Yorkshired,Landrace and Junmu I pig. We selected fourteen primers from eighty random primers,caculated genetic distance index matrix and constructed phylogenetic tree with UPGMA methods. Genetic distance index matrix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mu I pig and Landrace was the closest and the farthest between Duroc and min pig.  相似文献   
79.
用分离的疑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地方分离株HN01,经处理后接种SPF鸡,36h后接种鸡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以上。剖检可见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腺胃、心脏出血,法氏囊水肿且多呈"紫葡萄"样外观。经血清学试验、毒力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超强毒株,从而证明河南省鸡群中存在不同于IBDV一般强毒株、经典株和变异株的超强毒株。通过对IBDV不同毒株VP2基因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发现,HN01与华南超强毒株G9201、欧洲超强毒株UK661关系最接近,而与HK46,OKYM,D6948,UPM92-04和KS等毒株关系依次渐远。  相似文献   
80.
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F基因的c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50 bp,含有1个1 662bp的开放式阅读框架(ORF),编码553个氨基酸。将YH99V株F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新城疫毒株的F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7%-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3%。YH99V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弱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弱毒株。根据F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F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YH99V株与Lasota等参考毒株同属于基因Ⅱ型,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