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3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林业   1337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208篇
  2301篇
综合类   1822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648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补播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补播当年物种丰富度增加,补播第2年物种丰富度下降。补播后,禾草类生物量一直占据主要部分,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007年生长季各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2006年,3种禾草混播处理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提高最显著。【结论】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3种禾草混播的处理可作为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的补播组合。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构建预测木薯茎叶生物量的数学模型,调查了5个木薯品种茎秆的基部、中部、上部茎粗及茎秆长度和各个分枝的基部粗度、长度等形态学指标,并将生物量分为茎秆和分枝两部分,分别探讨这两部分生物量与相关形态指标的关系。通过多种模型的反复拟合比较,结果以主茎复合幂函数与分枝集合函数的统合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RMSE为104.2,相关系数r为0.9110,拟合优度较高。并且本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前人提出的预测木薯茎叶生物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3.
选取不同围封年限的生长季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年、10年、13年和20年的草地,其土壤0~30 cm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三者成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尾巨桉幼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对尾巨桉1年生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3水平为磷肥2 g、6 g、12 g,氮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为1 g、3 g和6 g。对尾巨桉根系采取全根挖掘法,测定根系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范围,称其鲜质量,进行生物量测定,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对尾巨桉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影响最大的为磷肥,其他3种肥料对其分布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远小于磷肥的影响。各种施肥根系的垂直分布为32~57 cm;(2)对尾巨桉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根系水平分布为57~86 cm;(3)对尾巨桉根尖数量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是最主要因素,其他3种影响相差不大。根尖数量为47~71个;(4)对尾巨桉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影响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是最主要因素。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范围15.2~30.5 cm;(5)根系直径在0~2.0 mm、2.1~5.0 mm、5.1~10.0 mm及大于10.1 m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为0.879~2.718 g、2.141~3.663 g、0.841~7.268 g和5.179~17.628 g,呈现出随根系直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不同施肥处理根系总生物量达14.739~29.336 g。施磷肥对尾巨桉根系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5.
棉花氮素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素是棉株体内的主要结构元素,是限制棉花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综述了氮肥运筹对棉花生物质积累、叶绿素SPAD值、产量构成因素、磷钾吸收与分配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合近期有关棉花氮肥后移效应的研究进展,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棉株生物质积累和功能叶片较高的叶绿素SPAD值;不同种植密度下,适量的氮肥用量,有利于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提高,对衣分影响较小;适量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棉株对磷钾的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可以影响纤维品质,不同学者结果存在差异;适量的氮肥后移,有利于延缓棉花衰老,延长花铃期。  相似文献   
996.
亚热带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氮生物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差异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对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樟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碳氮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1)樟树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为樟树林>混交林>马尾松林,均呈显著差异(P<0.05);(2)林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各类土壤微生物比例特征为:细菌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真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放线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3)3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征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樟树林,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43.01、421.48、370.95 mg/kg;微生物生物量氮特征则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平均含量分别为37.28 mg/kg、23.20 mg/kg、15.12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能源消耗量大,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为推动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需增进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认识。通过建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提出了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再以怀柔区发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为例,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模糊评价,最后以怀柔杨宋成型颗粒燃料项目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模糊综合评价的结论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8.
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的固持及供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有机物料和无机氮肥的配施条件下,研究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与释放过程,以期达到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相一致的目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NF;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厩肥与化肥配施,MNPK)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固持与供应。【结果】与未施氮肥(对照)相比,单施尿素对NF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NPK和MNPK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MNPK处理土壤氮肥利用率(67%)显著高于NPK(56%)和NF(19%)处理土壤。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MNPK处理土壤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11%)仍显著高于NPK处理(7%);秸秆与尿素配施降低了当季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吸收利用,小麦收获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79%-88%施入的氮素未被吸收利用。【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在协调土壤氮素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阐明磷肥用量以及水稻磷营养特性对砷污染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探讨降低水稻砷污染的农艺措施。【方法】以2个耐低磷(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和磷高效利用型品种580)和1个低磷敏感型水稻(99056)为材料,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对中、高度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稻米P、As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无砷处理相比,50 mg•kg-1的砷略微增加水稻的生物量,但降低水稻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和产量;100 mg•kg-1的砷显著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但产量在磷用量为30 mg•kg-1时最高,磷用量为150 mg•kg-1时最低(为0)。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不同部位As含量为秸秆>>颖壳>>糙米,且As含量随磷用量或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砷胁迫或者磷、砷双重胁迫下,同一处理的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糙米P含量均为99011>580>99056,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越少、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秸秆、颖壳和糙米As含量为99056>580>99011,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和(或)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在砷浓度≤50 mg•kg-1和磷用量≤30 mg•kg-1时,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且稻米As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论】砷胁迫下,水稻产量及其As含量与品种磷营养特性以及施肥量密切相关。在中、轻度砷污染土壤上,可以通过选用磷高效吸收型水稻品种,并根据土壤磷丰缺程度适当减少磷肥用量等措施来保证水稻数量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Weeds within canopies are depleted in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and 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 (R/FR)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 Growth cabinet studies isolated PPFD and R/FR effects and explored the adaptive traits of a model invasive weed, Chenopodium album, to light and temperatur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progressed rapidly at high temperature, yet the rate of leaf appearance was insensitive to temperatures of 25:15 and 10:5°C (day:night). Low R/FR effects were detected early in the life cycle, but by seed set, growth was influenced by low PPFD. C. album adapted to the simulated canopy environments by delaying seed set, growing taller and producing more leaf area per mol of accumulated incident PPFD. Low PPFD reduced seed number per plant and the carbon/nitrogen ratio of those seeds, but not seed weight. PPFD was a primary cue for many shade avoidance traits and only under low PPFD did R/FR modify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traits.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adaptive strategies that make C. album a persistent w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