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0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46篇
  153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Cytology of tracheal aspirates, tracheal endoscopic and bloo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86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presenting coughs or poor performance which were suspected to hav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LRTD) to assess the conditions of the disorders. Racehor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coughing (66 horses) and non-coughing (20 horses) group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Nine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without respiratory abnormality were used as controls. Assessment of grades of airway mucus, cytology of tracheal aspirates and serum amyloid A (SAA), fibrinogen (Fbg) and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 (SP-D)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e, gender and racing care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RTD in racehorses. Mean 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coughing group compared to coughing group. Existence of racing career and number of star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non-coughing group compared to coughing group. On the other hand, grades of airway muc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ughing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ercentages of neutrophils in tracheal aspi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ughing group compared to non-coughing and control groups. SAA, Fbg and SP-D were higher in coughing group compared to non-coughing and control groups indicating that condition of coughing group is in the acute phase. Positive rate of inflammatory airway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ughing and non-coughing group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It was concluded that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cluding investigation on SAA, Fbg and SP-D analysis with airway assessment to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which were suspected to have LRTD are useful procedure to understand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which aid to initiate appropriate treatment, prognosis judgment or to advise trainers to consider altering training regimen.  相似文献   
72.
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2年来对油松人工林下层抚育间伐试验地观测,讨论了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效果。提出了实施间伐的参考技术指标;首次间伐应在17年以前进行,Ⅱ、Ⅲ龄级阶段的最佳经营密度分别为3000~3500株/ha和2500~3000株/ha。在生产中该密度指标可以用来检验间伐设计所确定的经营密度是否合理和可行。  相似文献   
73.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74.
石羊河尾闾黏土质夹层结构土壤对降雨入渗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该种土壤结构如何影响降雨在土壤中再分配及其影响效果,采用自然降雨背景下的人工试验方法开展了黏土质夹层对降雨入渗影响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后经过相同时间水分再分布后的土壤末期含水率主要受控于降雨初期含水率、降雨入渗所能达到的最高含水率及其黏土夹层厚度;(2)黏土质夹层表层沙土土壤含水率在降雨条件下经过长期水分再分布后表现出黏土层厚度越小,表层含水率越低的特征;黏土层及黏土层下部的沙土层初始含水率越高,在降水初期水分增加量、增加速度以及水分流失量、流失速度与初始含水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黏土质夹层结构土壤阻滞水分入渗到植物难以利用到的深层,将水分固持于黏土层及黏土层上下部,在表层覆沙20 cm情景下,10,20,30 cm厚度的黏土质夹层以10 cm处理总体水分保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5.
分别于2007年4-5月和2008年4-5月对雅砻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样点9个,采集鱼类54种,另收集鱼类21种,共隶属于7目19科。调查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种类数量从98种下降到75种。另外,渔获物分析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鱼类资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的趋势。雅砻江下游珍稀保护鱼类长薄鳅、细鳞裂腹鱼、鲈鲤和四川华吸鳅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范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6.
以温室栽培小区节点式渗灌灌溉试验的方法,研究黄瓜生育前期和后期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黄瓜田间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率,计划湿润层的湿润比为0.7。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与灌水量、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数量关系可用二元二次方程表达;黄瓜前、后2个生育期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 kPa及35 kPa时,可实现节水、高产和高效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77.
在5 m2有底测坑内研究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70%~90%土壤饱和含水率灌水下限对灌溉制度、渗漏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灌水次数、灌水模数、灌溉定额发生较大变化,灌水次数在本田期为28~37次,灌溉定额为8 190~9 450 m3/hm2,各处理渗漏量随着灌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渗漏量为灌水量的54.22%~64.25%,拔节孕穗期较抽穗开花期需水更敏感,拔节孕穗期应保持湿润状态,抽穗开花期适宜灌水下限为90%。  相似文献   
78.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 2 0d后 ,14 C BR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 C -甲磺隆在各类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48 5%、46 5%、52 6%、1 9 3 %、49 7%、42 0 %和 46 5% ;( 2 )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14 C BR ,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前者中的相对百分比大于后者 ,而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土壤中14 C 甲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相似文献   
79.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0℃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有“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特点,夏季最高气温≥40℃日数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在上述气候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作用下,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平原;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大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以及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核桃不适宜种植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5a新疆≥10℃积温、最高气温≥40℃日数和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分别以64.7℃·d·10a-1、0.48d·10a-1、0.120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增多趋势,冬季日最低气温≤-25℃日数以-0.980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减少趋势。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明显扩大,而不适宜区明显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鸭绿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2-2016年每年的春季(4月枯水期)和秋季(9月丰水期)进行2次采样调查。根据鸭绿江下游的环境特点,遵循采样点具有代表性的原则,以鸭绿江下游的宽甸县河口村为起点,以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为终点,共设7个采样点,对鸭绿江下游连续5年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表明,鸭绿江下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7种,分属于7门47属,其中硅藻门30种,绿藻门28种,裸藻门6种,甲藻门3种,金藻门2种,隐藻门1种,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克罗顿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和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浮游植物生物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2012-2014年的年际生物量较高,从2015年开始生物量骤减。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水温、透明度和总氮,生物量与水温、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