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位于大渡河上游的亚喀则古滑坡,早期为顺层滑动,其变形复活与表水入渗、后缘崩塌加载和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通过GPS监测和现场调查,发现滑坡变形具有同步性和变形趋势的一致性,不均一性明显,最大位移发生在滑坡前缘,年均位移达1.5 m/a,滑坡后缘为0.25 m/a,滑坡表现为长期缓慢的蠕滑变形,滑坡体上发育的多条纵张、横张与压剪性裂缝,使滑坡部分解体、整体性破坏,预测未来发生高速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2.
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三峡库区某滑坡5年左右的GPS位移监测以及降雨量、库水位监测数据,选取降雨和库水位两个因素研究了其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的入渗增加了滑体重量、软化了岩土体、润滑了滑带与滑床的接触面,会降低滑坡的稳定性;库水位的上升一般对岩土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无明显不利影响,而其下降却使滑坡变形加速;两者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5~10 d。  相似文献   
43.
银溪窝滑坡位于四川省青川县白家乡佛山村一社,属于滑移-弯曲溃决型变形破坏形成的老滑坡体。近期,滑坡堆积体表现出一定的蠕滑变形迹象,表层局部滑塌现象较发育。“5·12”汶川地震,造成滑坡体的变形进一步加剧,中后部形成多条具一定规模的继承性圈弧状裂缝(带),坡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对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滑坡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结合其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滑坡的复活机制进行了研究,判定滑坡体在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提出了“后缘截水+裂缝填封+前缘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4.
王佳运    张成航    高波    冯卫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359-364
特大型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类型划分是研究其形成机理、致灾模式与风险减缓对策的重要基础。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解剖勘查等手段,查明陕西省特大型滑坡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关中盆地黄土塬边44处,其次是黄土梁峁、丘陵区22处,秦岭北坡6处,汉中盆地中低山区6处;在构造单元上分布于包括秦岭北坡断裂带在内的关中断陷盆地72处,汉中断陷盆地6处;在斜坡结构类型上,主要分布于黄土+泥岩型斜坡41处,其次为黄土+基岩型斜坡11处、黄土+红黏土型斜坡9处。特大型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受活动断裂、地貌单元与斜坡结构类型的控制,不同区域发育特大型滑坡类型不同,特大型滑坡类型划分为宝鸡黄土塬边黄土—泥岩顺层型、灞桥白鹿塬边黄土—红黏土逆层型、蓝田横岭地区黄土—红黏土接触面型、关中盆地渭北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型、陇县北部及韩城黄土梁峁区岩土混合型以及秦岭北坡与陕南“勉略宁”地区的堆积层型、顺向或块状岩质型滑坡等。  相似文献   
45.
黄土浅层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土浅层降雨入渗规律,为研究降雨黄土滑坡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大路沟滑坡为例,在不同深度裂缝处与非裂缝处布置监测仪器,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入渗规律。[结果](1)研究区浅层地表通过降雨入渗补给,蒸发排泄。降雨对土体含水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体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滞后性越明显,蒸发排泄对土体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在土体的深度和受光面积上,土体的深度越大,土体体积含水量受到蒸发作用影响越小。(2)黄土浅层土体含水量对降雨十分敏感,当降雨量3mm/d时,黄土浅层地表土体含水量基本不受降雨的影响,当3mm/d降雨量40mm/d时,土体含水量随雨水的入渗而变化,并且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大小成正相关。[结论]由模拟不同工况下雨水入渗过程显示,在雨水入渗过程中,浅层裂缝对降雨入渗深度影响很小,并且研究区黄土入渗深度有限。  相似文献   
46.
利用滑坡灾害敏感性系数(SCi)及确定性系数(CF)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综合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系数反映的土地利用对滑坡灾害的敏感程度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滑坡灾害发生的敏感性强弱不同,其中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对滑坡灾害的发生最敏感,其次为园地、耕地、牧草地及林地.而敏感性较低的为其它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在一定的缓冲带范围内对滑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根据野外调查和钻孔资料重新查明了白家坳滑坡体的形态分布与结构特征以及发育深度的下界,重新勘定了滑坡体的西部边界。根据地质结构和地貌条件分析了白家坳滑坡体的形成条件,并推断其发育演化过程。滑坡体的松散堆积物与下伏断层破碎带以及岩溶发育带构成了水库渗漏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滑坡体复活的可能性较小,宜采取分段处理的措施解决滑坡体的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48.
基于数量化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滑坡体积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数量化理论Ⅲ和BP神经网络在滑坡中综合应用的效果,为滑坡体积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数量化理论Ⅲ分析滑坡体积的影响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强度,并结合其分析结果,将次要因素和强耦合程度样本进行剔除,再依据其剔除的不同阶段构建3种滑坡体积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滑坡体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角、坡向、植被覆盖率和坡高,次要影响因素是岩层倾角、斜坡高程和岩层倾向因素,且在不同样本中,体积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该预测方法可行,对次要因素和强耦合程度样本的剔除,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9.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0.
普遍认为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厚约30m的纹泥沉积是由于大型滑坡堵江形成的,然而,滑坡堵江时代以及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纹泥沉积历时仍有争议。为了探讨研究区大型滑坡堵江时代及纹泥沉积历程,文中在纹泥底部和顶部各采集1个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纹泥底部样品的14C年代为9016±425 cal a B.P.,纹泥顶部样品的14C年代为7984±334 cal a B.P.。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曾在全新世早期距今约9ka左右发生过大型堵江事件,纹泥沉积的沉积历程约为1ka,这与前人利用纹泥层厚度估算的沉积历程相吻合。该研究可为下游地区第四纪时期文明演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