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2004年12月3日,在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坠落后又冲击山下土坡,从而造成土坡下滑,掩埋了山下岩脚组的部分住户,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历时仅约2 min,共造成岩脚组19户居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坏,7栋房屋受损。截至到12月26日,搜救工作彻底结束,共发现39人死亡,5人失踪,另外还有13人受伤。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黄泥巴蹬坎滑坡的变形规律及失稳机制,旨在为库区同类型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分析该滑坡的宏观变形特征,结合专业监测数据,研究其变形规律及失稳机制,并运用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库水位下降的致滑机理。[结果]黄泥巴蹬坎Ⅰ号滑体变形严重,分别于2007年4—6月,2009年4—6月,2012年4—6月发生加速变形,且加速变形速率逐次呈快速增长趋势。库水位下降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坡体外部卸荷效应和内部动水压力推动作用。一方面,库水位下降使得指向坡内的静水压力消失,导致抗滑力减小。另一方面,库水位下降引起坡内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沿滑带方向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推动滑坡向外发生变形。[结论]目前黄泥巴蹬坎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库水位下降加之连续强降雨是导致黄泥巴蹬坎滑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Accurate obtainting soil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is the key links for landslide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 This article takes Shennv Stream landslide in Chongqing Wushan County as an example, implementing unconsolidated and undrained shear test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analysis by X ray diffraction for soil in different elevations of landslide ,conducting sensitivity test for various soil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landslide change with different water level.Study shows that :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oil mainly contains Calcite, Quartz and clay mineral. Hydrophilic minerals in clay mineral have great effect on stability of landslide. Shear strength decreases by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 on cohesion. Cohesion decreases sharply in a quadratic function relation with water content increasing .When water content comes to 18.21% ,change of cohesion tends to be stable.But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landslide soil decreases linearly in small amplitude with an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Research results may provide som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choosing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oil in similar landslide.  相似文献   
24.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ow automation, high cost and difficult to implement in the area of landslide monito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base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without any one-off instruments to monitor landslide surface displacement. By adding weighted factors, the improved positioning algorithm can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path loss model dynamically and calculates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network nodes in real-time, which can improve positioning precision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it. The MATLAB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SSI based localization algorithm using fixed pass loss model, the improved algorithm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verage error.  相似文献   
25.
A new efficient method named matrix method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s of stabilizing force. The method is derived from the thrust force method and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method. It cannot only get the best pile location with minimum stabilizing force when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single row anti slide piles, but also be applied to the optimal calculation of multi row anti slide piles. The cases comparing results show the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For major projects of landslide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matrix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can make the result safer and more accurate.  相似文献   
26.
自1991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预警成效。介绍了预警系统的建设历程及运行模式,主要从减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对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减灾成效作了评价。对于减灾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投资的保护比(投资的土地保护比、投资的居民生命保护比和投资的固定资产保护比)和投资的减损比(投资的经济减损比和投资的人员伤亡减损比)来进行评价。预警系统投资保护比中,投资的土地保护比达15.11km2/万元,投资的居民生命安全保护比达40人/万元,投资的固定资产保护比为40.0~93.3;预警系统投资减损比中,投资的经济减损比为3.63,投资的人员伤亡减损比达5.69人/万元。相关评价数据和事例表明,该预警系统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应进一步加快预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7.
沟头发生侵蚀的地形临界模型可有效预测侵蚀沟的形成条件,浅层滑坡失稳形成的洼地也是沟头形成的方式之一。为探究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的特点,以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区的降雨型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汇水面积-坡度关系,构建临界起动模型,与黄土高原典型侵蚀沟(浅沟、切沟)的临界起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为S=3.50As-0.34,其侵蚀阈值为3.50,大于黄土高原典型浅沟(0.96)和切沟(1.54)的侵蚀阈值。研究区浅层滑坡一般发生于土层较薄的陡坡地带,其平均坡度(S=1.26)大于浅沟(S=0.35)与切沟(S=0.46),单位汇水面积(A=89.08 m2/m)小于浅沟(A=920.93 m2/m)和切沟(A=1 129.82 m2/m)。(2)汇水面积与坡度平方的乘积(AS2)代表了沟头产生侵蚀的能量指标值。研究区浅层滑坡AS2值在269.1~5 703.2 m2,平均值为1 772.97 m2,黄土高原浅沟AS2值在4.74~892.66 m2,切沟在41~814 m2,启动能量值方面,浅沟<切沟<浅层滑坡。(3)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通过影响土壤的抗冲力、渗透性和黏粒含量,从而对浅层滑坡的起动难易程度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农地最易发生侵蚀,其次是林地。油松林附近浅层滑坡的抗侵蚀能力高于日本落叶松林。研究结果为探究浅层滑坡的起动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宾岚 《绿色科技》2019,(6):178-182
统计分析了大量黄土滑坡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滑坡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主要受降水变化、地震活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滑坡活动呈现出与地震活动及暴雨过程的同发性和滞后性、日内活动的夜发性、继承老滑坡群活动的重复性与滑坡活动的突发性及隐蔽性等特征。从黄土滑坡的形成时代看,黄土滑坡的时间分布与第四纪地质时期相对应;从区域性滑坡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周期性和随机性;从黄土滑坡年内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看,具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呈单峰和双峰分布曲线,对单峰型活动的黄土滑坡分布区,滑坡集中在每年的6~9月雨季,对双峰型活动的黄土滑坡分布区,滑坡集中在每年的7~9月和2~4月,前者受降雨特征控制,后者主要是春季冰雪消融,冻融作用强烈造成;从日内发生的时间看,以夜间发生的居多,使得黄土滑坡的突发性强,隐蔽性程度高,灾难性事件频发;从黄土滑坡活动近年的发展趋势看,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黄土滑坡明显呈上升趋势,其时间分布规律呈现出强烈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29.
郭守德  王强  林影  姜昌亮  王珀  蔡俊年 《油气储运》2019,(9):1059-1064,1071
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地质条件复杂,管道穿越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由于建设期大面积扰动地表,改变了原始地貌,铺设管道后重新回填的土体力学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受汛期强降雨和洪水的影响,管道沿线出现了大量滑坡、河沟道水毁、坡面水毁、已建水工失效等地质灾害,导致多处露管、悬管,严重威胁了管道的安全运营。重点分析了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结构特征,并分别对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吴世祥  何聪  杨丹    王晨  刘守江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6):235-239,248
自"5·12"特大地震以来,银厂沟谢家店滑坡体至今已形成10年,10年间研究小组运用样方法在滑坡体上设立了9个样地,调查样地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并对样地植物群落结构、植物优势种、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数据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2009-2018年滑坡体植物总种数由53种增加到92种,其中乔木由0种增加到12种,灌木由4种增加到38种,草本先从49种增加到65种,再减少到42种,植物群落由以草本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完善的乔灌草结构转变,植物物种恢复显著。(2)在植被恢复期间,植物群落优势种类型经历由早期毛葡萄-醉鱼草,到植被恢复初期桤木-灰白毛莓-木贼,再到植被恢复后期桤木-腊莲绣球-芒萁的植物演替变化过程。(3)经过10年的恢复,在总体上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由2.80上升到6.06;Shannon-Wiener指数H’由2.18上升到3.13;Simpson指数D由0.88上升到0.93;Pielou均匀度指数E由0.13上升到0.93,植物多样性逐年上升。研究揭示了震后10年来滑坡体植物物种、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在恢复过程中的特征与变化,为震后植被恢复的相关研究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