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林业   568篇
农学   780篇
基础科学   309篇
  962篇
综合类   3370篇
农作物   459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进口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粉碎机和脂肪测定仪进行粉碎和抽提,研究其粉碎细度对索氏抽提法测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碎细度越小,其粗脂肪含量测得越高。  相似文献   
32.
分别采用GB 18580标准中的干燥器法和穿孔萃取法检测中密度纤维板的甲醛释放量,并根据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3.
以九资河茯苓为主要原料,用稀碱浸提法提取茯苓多糖,研究了碱提浓度、碱提时间以及料液比等提取条件对茯苓碱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茯苓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碱提浓度0.5 mol/L、提取时间8h.  相似文献   
34.
为准确测定反式维生素K1的含量,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菜薹反式维生素K1高灵敏检测技术。样品经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用C30反相色谱柱,以甲醇 (含0.025%甲酸+2.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S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20 min内可实现顺反异构体色谱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反式维生素K1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该方法检出限为0.29 μg/kg,定量限为0.95 μg/kg。回收率为87.5%~117.6%,精密度(RSD)在0.72% ~9.59%之间。利用该方法对油菜薹和反式维生素K1含量高的3种蔬菜进行分析,发现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为340.08 μg/100g,高于小白菜(B. rapa spp. chinensis,260.93 μg/100g)、西兰花(B. oleracea var. Italic Planch, 167.65 μg/100g)和结球甘蓝(B. oleracea var. capitata,151.11 μg/100g)。本文建立的蔬菜中反式维生素K1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同时比较发现油菜薹是一种富含维生素K1的蔬菜。   相似文献   
35.
根据大豆植株分杈个数可以预估大豆的产量。为了满足现代农业预测农产品产量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大豆植株分杈数自动提取算法,即首先将采集到的大豆植株图片进行灰度变换、滤波、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像,再进行形态学中的闭运算操作得到大豆植株的轮廓,然后基于Zhang并行快速细化算法提取骨架,最后借助改进的角点检测算法对大豆植株的所有分杈点进行标记并自动统计分杈数,仿真结果与大豆植株实际分杈点一致。  相似文献   
36.
针对从海量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报道中很难抽取出所需答案的问题,以食品安全事件语料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抽取技术的自动问答系统。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TextCNN对用户输入的问题进行分类,得到其所属类型。其次,对于输入问题,借助Lucene搜索引擎找到其最佳匹配文档。再次,根据输入问题的类型,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采用信息抽取技术自动提取的一个结构化数据库)中筛选出该文档所包含的答案候选句集合。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Bi LSTM及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法构建一个答案抽取模型,该模型能从给定的答案候选句集合中提取出最终答案。为检查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的答案候选句筛选方式及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式对整个自动问答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多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库的答案候选句筛选方式和基于答案候选句上下文的特征提取方式的问答系统表现最佳,其回答准确率达到44%。这相比于传统的问答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7.
基于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斱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提取棉花、玉米和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通过对作物不同极化、不同时相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建立散射特征时序变化曲线,幵分析其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3种分类斱法对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迚行分类识别以及种植面积提取,幵对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 1)棉花的后向散射系数在6月现蕾期和7月开花期明显上升,8月仹达最高值,变化特征最明显,易与其他作物区分;玉米和果树的后向散射系数在9月仹与其他地物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相较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88.97%。其中,对棉花和果园的分类精度为90.88%和93.17%,对玉米的分类效果最差,仅有71.6%。综上所述,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在不同类型作物的识别及面积提取斱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8.
基于UPLC-QTOF/MS的小麦发芽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a WANG  Bu-Jun WANG 《作物学报》2019,45(12):1899-1904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发芽小麦代谢物提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发芽小麦非靶向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发芽2 d周麦26籽粒为材料,设计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3个水平上L9(34)正交试验,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提取效果最佳的组合。以80%乙腈(0.1%甲酸)震摇提取30 min可检测出1609个代谢峰,说明提取溶剂对代谢物提取效果起主要作用。共鉴定出92种小麦代谢物。  相似文献   
39.
兰州百合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闽 《蔬菜》2020,(9):14-19
以多酚得率为优化指标,对兰州百合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溶剂类型、料液比、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液pH值对提取多酚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得到最优的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条件,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和超声功率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40 ℃、提取pH值7、超声功率500 W,其多酚的萃取量为100.27 mg/g。  相似文献   
40.
为了找到适用于转录组测序要求的大白菜小孢子总RNA 提取方法,以出胚率较高的吉红82 为试材,以热激诱导处理后的小孢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TRIzol 法、改良CTAB 法及超纯试剂盒法3 种方法的RNA 提取效果。结果表明:TRIzol法(磨样)和改良CTAB 法提取的RNA 浓度较高,但完整性较差;超纯RNA 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RNA 质量最高,且完整性好,能够满足转录组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