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9篇
  81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为促进保水剂在农业中应用的环境安全性与合理化,利用60Coγ射线引发合成纤维素类保水剂,探索其最佳反应条件,研究尿素、不同价态阳离子对保水剂保水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保水剂在土壤中的保水性能和生物降解性,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材料结构。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和CMCNa添加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0.2%和20%,吸收剂量为8.47 kGy,是最佳反应条件,此时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吸水倍率为367 g/g,15天生物降解率为6.41%。尿素浓度对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影响较小,而阳离子可显著降低保水剂的吸水倍率,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Fe3+>Mg2+>Na+。合成的保水剂能减少土壤中水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因此,合成的保水剂与尿素共混施用或用于包裹尿素比较适宜,并且其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与保水性,在农业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2.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草甘膦污染水体问题,本文通过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培养,筛选出降解草甘膦能力较强的菌株PP84,通过观察形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试验研究了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500 mmol/L的培养基中,48 h内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可达54.67%,生长范围宽泛,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pH 6.0。在重金属毒性实验中发现,当环境中Cu2+浓度在50 mg/kg,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降解率为65.6%,当Cu2+浓度为250 mg/kg时对菌株的生长极其不利,对草甘膦的降解率降为37.9%;环境中Cd2+浓度为0.25 mg/kg和2.5 mg/kg时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分别只有50.4%、28.8%。  相似文献   
343.
为了研究环境中抗生素对4-氯硝基苯(4-chloro-1-nitrobenzene,4-CNB)生物降解的影响,本文选用9种高效降解4-CNB的菌株开展试验,并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18种常用抗生素对菌株CT1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4-CNB-环丙沙星联合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环丙沙星作用下菌体浓度、细胞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降解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T1降解4-CNB效率最高,27℃9 h降解效率为98.4%±0.2%。仅6种抗生素存在MIC值,其中环丙沙星的MIC值最低,为4μg·mL~(-1);链霉素MIC最高,为64μg·mL~(-1)。加入低浓度环丙沙星(1/4 MIC),菌体浓度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4-CNB降解率下降至87.0%±3.3%,环丙沙星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4 MIC)时,菌株生长受到极大抑制,4-CNB降解率仅为35.7%±3.9%。SOD酶活结果显示,加入环丙沙星能显著降低菌体细胞的SOD酶活力,引起活性氧对菌体的损伤,因此环丙沙星导致的菌体细胞内SOD酶活力降低可能是4-CNB生物降解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4.
345.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降解塑料,在堆肥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快速生物降解,但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缓慢,产生大量的微塑料。本研究拟从黄粉虫肠道中筛选具有降解聚乳酸能力的微生物,鉴定降解菌的种类及测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采用PLA粉末为唯一食物喂养黄粉虫60 d,将其肠道提取液接种在以PL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富集、筛选及纯化降解菌。结合菌种形态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的方法和ITS序列序列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降解菌的分类;将筛选菌接入添加不同营养条件下的PLA液体发酵培养基,测定其降解效能。结果筛选出11株具有降解PLA塑料潜力的菌株,其中一株鉴定为真菌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FJ001菌株,接种在含有1.0%葡萄糖的PLA薄膜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30 d,降解率可达20.1%。研究表明,黄粉虫肠道存在对PLA塑料有一定降解性的真菌,为降解聚乳酸材料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6.
在草型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受到湖体内高营养刺激而大量生长。虽然植物的大量生长在短时间内降低了湖体营养盐,提高了透明度,但当水生植物进入衰亡期,其残体在水力和生物的作用下腐解,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湖水中的富营养化状态。腐解后的植物残体会变成泥炭沉积于湖底,易使湖底升高,水位降低,加速湖泊的沼泽化进程。过多的水生植物残体极容易对水生态的平衡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水生植物残体在湖泊中的分解机制与影响,探究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在植物残体降解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为植物残体降解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7.
马传国  郭瑞华 《农业工程》2010,(11):270-274
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该文以棕榈油为原料制备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用气相内标法测定三酯的生成率。通过响应面优化后,三酯的生成率最高为88.75%,经分子蒸馏后,三酯的纯度为98.6%,结构经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以分子蒸馏后的产品为基础油,PB-1300(聚异丁烯)、T803B(聚α-烯烃)、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司苯-80(山梨糖醇单甘油酯)为添加剂,复配得到成品润滑剂。该润滑剂除低温性能与抗氧化能力较差外,具有很好的黏温性能和安全稳定性、无毒且易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