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2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林业   424篇
农学   243篇
基础科学   195篇
  519篇
综合类   1253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568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综述了国内外广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天敌、利用价值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在广腹螳螂种群保护、遗传机制及分子水平等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合理使用药剂和用药时间防治害虫,尽量减少对广腹螳螂的杀伤;严禁收购广腹螳螂卵鞘作为药用等破坏性行为,保护广腹螳螂资源;创造有利于广腹螳螂栖息繁衍的环境条件或通过人工饲养的方法,增加广腹螳螂的种群数量;加强对广腹螳螂药用价值、田间生物防治利用、遗传机制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8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理念的改变,传统的人工栽培蔬菜产业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野生蔬菜固有的功效和特点恰可以弥补其不足。为了促进我国食用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人工栽培蔬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食用野生蔬菜的作用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措施,以期可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83.
以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以及胰凝乳蛋白酶模拟消化道酶解的方式制备低聚肽,先通过胃蛋白酶酶解获得初产物,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的双酶酶解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获得小肠消化蛋白酶双酶酶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4 500 U/g(m 胰蛋白酶∶m胰凝乳蛋自酶=6∶1)、料水比1∶2(W/V)、酶解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低聚肽(200~2 000 u)得率达55%以上.通过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低聚肽可获得较高的得率,能够为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低聚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4.
以60 尾珍珠魟(Potamotrygon motoro)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繁育和生长试验。在2011要2013 年间成功 繁育珍珠魟500 尾,成活率达90%。同时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珍珠魟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魟的体重(W) 与日龄(t)呈线性关系院W= 3.7641t-75.704,R2=0.9623;体盘长(L)与日龄呈线性关系院L=0.0536t+10.952,R2=0.9834;体 重与体盘长呈幂函数关系院W=0.0411L3.094,R2=0.9924,指数b 为3.094,说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珍珠魟属于等比生长类 型,体重与体盘长生长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985.
微生物发酵床人工腐殖质生产园区设计及运行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生态养殖模式,使用1年后的垫料富含营养物质,是优质的人工腐殖质,可作为新的生产原料,形成新产品。本文以获得优质人工腐殖质为核心生产目的,构建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生物基质/有机肥生产、设施蔬菜栽培等生产单元,并设计产业链,分析投资成本及运行管理模式,运营效益等,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花鲈鲤已达到性成熟,为下一步开展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7.
总结野生刺龙芽的驯化栽培历程及驯化措施,探讨其人工栽培(含促成栽培)技术要点,从种子催芽、温室-露地产业化育苗两方面,详细介绍刺龙芽温室无土育苗关键技术环节,为人工繁育刺龙芽种苗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分析水文不确定性因素对径流预测的影响,提高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模拟预测结果的精度。【方法】将小波分析(WA)、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分析联合使用建立径流预测模型,即在小波分析(WA)揭示流量时频特性的基础上,将径流原序列分为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低频部分进行模拟预测,利用随机分析对高频部分进行分析,最后将各部分结果叠加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将所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用于渠江二级支流后河的径流预测,并与传统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以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为标准,传统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合格率为46.67%,而基于小波神经与随机分析的径流预测模型在正常水文年模拟预测结果的合格率为73.33%。【结论】基于小波与随机分析的径流模型预测精度好、合格率高,能得到更好的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径流预测值。  相似文献   
989.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0.
两种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消化系统显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为23℃条件下,将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Coilia nasus幼鱼饲养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系统中,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缓沉软颗粒料)和饲料2(缓沉硬颗粒料).饲养60 d后,分析两组刀鲚幼鱼的形体指标、消化酶和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H.E染色法从肝、胃、肠组织等方面比较了两组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刀鲚幼鱼的增重率分别为76.64%和104.17%,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胃淀粉酶、胃蛋白酶、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表明:饲料2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质中存在明亮的脂肪滴,饲料1组幼鱼胃壁上的皱褶多且较高;饲料2组幼鱼的前肠直径、黏膜褶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比饲料1组高,表明两组幼鱼胃和肠的消化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结合食物消化动态过程,饲料2组幼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饲料1组幼鱼强.研究表明,饲料2更适合刀鲚幼鱼生长,适合于刀鲚幼鱼驯养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