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8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炭疽病是贵州百香果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在贵州百香果炭疽病病株中分离到2株疑似炭疽病菌分离物。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基于ITS-TUB2-ACT-CHS-1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贵州产区百香果炭疽病病原主要为巴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asiliense和喀斯特炭疽菌C. karstii。  相似文献   
502.
为探索芒果花果期喷施杀菌剂而实现防控采后炭疽病的方法,选取露娜森和拿敌稳杀菌剂开展采后炭疽病防治试验。设计每种杀菌剂2个施药剂量梯度,咪鲜胺试验区,另设空白试验,共6个处理,比较各药剂处理间病情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选用的药剂对芒果花果期的嫩叶、花、幼果未见药害,也不影响芒果的后熟,且采后7天时,花果期喷施1500倍浓度的露娜森的防效与采后浸果咪鲜胺的防效相当、防效达72.73%,货架期可维持7天,750倍浓度拿敌稳次之,对芒果炭疽病的采后储藏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储藏期。由于露娜森中含有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的原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通过干扰复合体Ⅱ上4个亚基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与咪鲜胺处理的结果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3.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 μg·mL-1和96.12 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 μg·mL-1和0.63 μg·mL-1。结果表明,平头炭疽菌Cts18相比胶孢炭疽菌Cts22对多菌灵和戊唑醇更加敏感,其中戊唑醇可作为生产中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之一。  相似文献   
504.
探明绥江半边红李炭疽病为害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李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以绥江县2个主要种植区会仪镇和新滩镇的6个半边红李果园为研究对象,对炭疽病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保存;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及核糖体ITS序列对绥江半边红李树炭疽病致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病害调查表明,新滩镇比会仪镇的危害程度严重。单孢分离获得15株分离株,各分离株平板菌落形态略有差异,获得4类不同的分生孢子,经回接验证均致病。rDNA 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初步推定半边红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复合群(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和暹罗炭疽复合群C. siamense species complex。该研究探查了半边红李炭疽病的为害状况,获得了李炭疽菌的单胞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了半边红李炭疽菌归属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50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以及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WP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60mg/L、1.84mg/L和1.18mg/L,1%蛇床子素EW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52 mg/L和2.65 mg/L,0.3%苦参碱AS只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为1.0mg/L。因此,3%中生菌素WP、1%蛇床子素EW和0.3%苦参碱AS可作为后续田间药效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506.
白粉病和炭疽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胶乳产量,给天然橡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挖掘培育抗病性种质资源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分析2018、2019、2021年白粉病和炭疽病田间自然发病数据,评价192份橡胶树种质的抗病性,旨在为橡胶树抗病育种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白粉病2019年发病严重,种质群体的病情指数平均值达34.37,最大值为94.07;2018年和2021年则发病较轻,病情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68和9.70。炭疽病2021年发病严重,种质群体的病情指数平均值达29.12,最大值为65.31;2018年和2019年则发病较轻,病情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8.64和18.15。利用重病年数据鉴定出白粉病高抗品种24个、中抗品种9个,炭疽病抗性品种35个。这33份和35份抗性种质在3 a内对白粉病和炭疽病均达到抗性水平,分别占供试种质的22%和19%。利用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这些候选抗病种质进行抗性水平排序,对白粉病抗性排名前10的种质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6~1.00,标准偏差值为0.003~0.073。在白粉病抗性聚类树遗传距离2.5处,排序第1的‘湛试5025’单独聚为一类,排序前2~6位的种质聚为一类,与其他类区分明显;对炭疽病抗性排名前10的种质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3~0.90,标准偏差值为0.020~0.102。在炭疽病抗性聚类树遗传距离2.5处,排序前5的种质单独聚集为一类,与其他类区分明显。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优异的种质‘湛试5025’‘湛试12-3’‘湛试5005’‘天任31-45’‘湛试5026’,筛选出抗炭疽病优异的种质‘湛试477-6’‘湛试366-2’‘湛试485-114’‘湛试41-3’‘RO42’。本研究建立的抗性鉴定、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橡胶树种质抗病性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