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475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25篇
  661篇
综合类   1625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64篇
园艺   476篇
植物保护   3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江苏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滨海、响水、灌云和盱眙等县5个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生长适温在20~25℃之间,30℃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5℃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pH范围较广,在pH5~9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8最适宜;淹水条件下对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平均气温28℃以上(日最高温达37.5℃),受淹病菌即死亡;全蚀病菌对有机氮利用较铵态氮和硝态氮好;硫酸铵对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高浓度和改变基质pH两方面的因素。不同来源菌株间在生长适温、pH及对淹水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review current knowledge on inputs, sources and regulation of protease activities in soils from different ecosystems, while exploring limitations to proteolysis and N mineralisation. Extracellular proteases enter the soil via microbial production and other sources, including plant root exudates, animal excrements,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and leaching from agro-industrial fertilisers. The synthesis and activities of proteases in soil are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climate,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compounds of plant and microbial origin. Two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the regulation of proteolysis by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compounds, including amino acids, sugars, flavonoids, plant hormones and siderophores, as well a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roteinaceous protease inhibitors of plant and microbial origin in the soil. Despite all the work that has been performed on soil protea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of extracellular plant root proteases in N nutrition is weak. Furthermore, the regulation of soil proteolytic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ollutant inputs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requires investigation. Other areas that pose important questions for the future include assessments of protease inhibitor inputs to the soil, regulation of these inhibitors via naturally occurring soil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il organisms.  相似文献   
83.
84.
菌根真菌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根真菌生长及其与植物共生过程中可直接合成或诱导植物产生多种激素类物质,如生长素(auxin)、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乙烯(ET)、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等,这些物质除了调节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控制植物形态建成和生理代谢外,还能在菌根真菌与植物相互识别、菌根形成、诱导植物抗逆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了菌根真菌对植物激素种类、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以及植物激素对菌根真菌生长发育、侵染、产孢和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菌根真菌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关系、探索菌根真菌生理代谢特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1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31.71±0.72)kg的藏系绵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代谢能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不同(LP组,10.06%CP;MP组,12.10%CP;HP组,14.12%CP)的饲粮,试验为期120 d,包括15 d的预饲期和105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LP组藏系绵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MP组和HP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2)3组18个瘤胃液样品共产生1547415条有效序列,聚类后共得到4073个OTUs。饲粮蛋白质水平并没有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3)在门分类水平上,藏系绵羊瘤胃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亚门和新美鞭菌门等;在属分类水平上,瘤胃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无茎真菌属、枝孢属、镰孢霉属和链格孢属等。4)采用LEfSe方法对各个分类水平上丰度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共筛选到33个符合生物标记物的真菌菌群。5)基于FUNGuid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群落的营养型进行功能预测,发现腐生营养型是最主要的营养型。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生长性能,但对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系的维持。  相似文献   
87.
在清远地区对华南乡土阔叶树种黧蒴接种5个外生菌根(ECM)真菌,造林5个月后观测ECM菌根菌对该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CM菌对藜蒴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彩色豆马勃对黎蒴的促生性最好,红菇和正红菇两个ECM菌对藜蒴苗高生长和保存率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接种效果不如彩色豆马勃。  相似文献   
88.
论攀西地区野生经济真菌生态习性及其与林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攀西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植被类型多样,林地资源充足,茵物资源丰富,有着发展经济真菌的优越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的林业工程建设为野生经济真菌的生产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为其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文章列出了该地区常见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食药用真菌(分别归入22科、36属)及其生态习性,指出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对经济真菌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9.
牡丹红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8批次,512个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对其形态特征、及其着 生方式进行显微检测,同时,进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测定。鉴定出牡丹红斑病病原为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该菌在山东地区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0.
在高寒地区樟子松育苗中应用外生菌根真菌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高寒地区樟子松新播苗、移植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高、地径、侧根数、干重和菌根化程度均比对照有较大提高。随着苗木生长期的延长,这种积极作用越显著。根据各项生长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的优良菌种为:臭红菇(Russula foetens)、牛肝菌(Boletus sp.)、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 ruti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