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外生菌根菌剂在油松育苗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鹏  张良谱 《林业科学》1993,29(5):401-407
将工业液体发酵法生产的厚环乳牛肝菌固体菌剂与彩色豆马勃孢子粉剂,细菌菌剂及磷马以不同的模式进行组合。应用到油松容器育苗中,并将生长百天的菌根化油松苗在山西黄土高原造林。结果表明,将厚环乳牛肝菌与细菌混合接种并施磷肥效果最佳。接种菌根真菌并施肥的处理优于菌根真菌单接种的处理,单施肥处理优于驿照但不及其它处理。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尤其是增加苗木的干重和对磷元素的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在...  相似文献   
72.
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的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抵抗机理,及其在森林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外生菌根菌对植物根部病害病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1981—1987年间笔者对外生菌根菌的拮抗作用做了室内的研究,结果为:某些外生菌根菌(Boletus edulis B. sp. Suillus grevillei, S. Luteus等)对植物常见的根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Rhizoctonia Solani, Pythium aphanidermatu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等)的生长、繁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外生菌根菌不仅能杀死病原菌的营养体,而且能以病原菌为营养,生长十分茂盛;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繁殖休及休眠体的形成,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其萌发率;不仅能消解A.tumefaciens的菌落,而且菌根菌的滤液(60℃恒温处理30分钟)对A.tumefaciens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本研究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种:B.edulis, B. sp., S.grevillei, S.luteus, Chroogomphus rutilus, Xeroeomus Chysenteron。外生菌根菌能分泌非挥发性的杀菌活性物质使病原菌的细胞质消解,有的杀菌物质能耐60℃的高温;菌根菌亦能分泌挥发性活性物质;菌根菌还能借助侵入锥或直接穿入病原菌菌丝行寄生生活。  相似文献   
74.
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固  徐冰  秦岭  李晓林 《园艺学报》2003,30(3):311-313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在施磷水平为0、50和100 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39%-54%和15%-35% ,表明在土壤肥力贫瘠的板栗产区菌根真菌对板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两种外生菌丝扩大了根系吸磷范围,同时具有通过降低pH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能力;增加适量无机养分能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5.
In our screening, we aimed to detect phosphonates and other forms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basidiocarps and vegetative mycelia of six common basidiomycetes. Organic 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in alkali and analysed using 31P NMR. Monoesters, diesters, pyrophosphates and polyphosphates detected in high amounts reflected the high metabolic activity in basidiocarps (growth, production of basidiospores). Phosphonates were present in all samples, in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4 mg kg−1 of the extracted phosphorus in Boletus badius basidiocarp to 140 mg kg−1 in Amanita muscaria vegetative mycelium. Detection of phosphonates in basidiocarps together with our previous evidence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upport the fung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phosphonates in forest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76.
浙江丽水地区外生菌根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并经坚定,共获得大型真菌56种,隶属14科,26属,其中外生菌根真菌38种,并且分离获得了1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纯培养这些外生菌根真菌主要隶属牛肝菌科(Boletacear)、红菇科(Russulae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大多发生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松林、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地,主要与赤松(Pinus,densiflor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黄山松(Pirus.taiwanensis)等松属(Pinus)树种以及落叶松(Larix)、云杉(Piceu)、冷杉(Abies)、油杉(Keteleeria.cyclolepis Fous)、栎(Quercus)属等树种共生。  相似文献   
77.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8-4470
松口蘑是一种珍稀的共生外生菌根食用菌。对松口蘑的菌种分离及鉴定、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以及菌丝体液体发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白桦外生菌根菌培养特性及生理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6种外生菌根菌的培养特性及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确定6种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碳源、氮源以及pH值。实验结果表明:林地菇(Agaricus silvaticus),009,LH008,GT005最适温度相对较高,均在30℃,属于耐高温菌。而035,044最适温度在25℃,属于中温菌。最适pH值多为6.5,只有GT005为4.0。林地菇、009、GT005最佳碳源为蔗糖,035最佳碳源为葡萄糖。044、LH00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除009为硝酸钠外,其余均为天门冬酰氨。  相似文献   
79.
菌根存在于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是植物与微生物最普遍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杨柳科外生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了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整个杨柳科树种的生理代谢活动。因此,研究外生菌根对杨柳科树种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促进树种生长,增强树种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外生菌根文献,阐述杨柳科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物质积累和吸收、转运途径与机制,以及抗逆性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杨柳科外生菌根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 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中,优势菌根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建德市马尾松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中性脂肪酸、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测定优势菌根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以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AMD)取代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ECMD),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36.81%,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显著提高了53.85%,AM真菌生物量提高了25.57%,ECM真菌生物量下降45.04%,并且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受到更严重的氮限制。磷脂脂肪酸分析显示,相比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革兰氏阳性细菌(G+)以及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之比(G+/G-)分别显著下降了21.47%和6.46%。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和ECM真菌占优势的森林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AM真菌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显著相关。GRSP含量下降以及不同类型菌根真菌招募微生物类群不同是导致ECM真菌占优势森林土壤有机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被阔叶林替代后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