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院本文以壳聚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展望了壳聚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2.
Abstract

When using chitosan as an antifungal agent in woo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ich factors contribute to a higher fixation ratio to opt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chitosan, the active component. Small pine samples were impregnated with chitosan solutions varying in molecular weight, concentration, pH, polymerization agent, acid and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Different post-treatments such as time,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effect of present air were applied to the sampl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the relative retention. After impregnation, the samples, with a volume of 1.5 cm3, were leached in separate test-tubes according to EN-84.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in a paired design where both samples were impregnated, but only one was leached. Both leached and unleached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their chitosan content, and the relative ratio was used as a measure for the relative retention of chitosan during leaching. The results from these trials show that pH in the range of 5.1–5.9 is favourable. The molecular weight should be as high as possible yet able to penetrate the wood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acetic acid gives far better fixation than the use of hydrochloric acid.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把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壳聚糖的大分子链进行交联,破坏壳聚糖大分子链的规整结构,增强壳聚糖的亲水性,改善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壳聚糖大分子链的羟基和氨基,在壳聚糖大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交联点,同时网络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壳聚糖(CS)交联水凝胶。最后,考察交联剂的用量对凝胶溶胀度和脂肪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SEM照片观察到PVP/CS交联凝胶表面呈微相分离。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凝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胀性,当交联剂的用量为2.5 ml时,凝胶的溶胀度最大。[结论]壳聚糖交联聚维酮凝胶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比起单纯的壳聚糖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4.
在常温(25℃)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TS)涂膜保鲜剂对莲藕进行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 和CTS 涂膜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莲藕表皮褐变,减小失重率,显著抑制莲藕VC、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和细胞膜透性升高。其中1.0%SA 处理在抑制莲藕表皮褐变,减小失重率,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及细胞膜透性上升等方面表现最好;1.25% CTS 和1.5% CTS 处理在抑制莲藕VC 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5.
杨瑞学 《农业工程》2012,2(3):37-42
近年来,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无毒无害的天然食品保鲜剂,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领域。该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保鲜食品的作用机理以及壳聚糖单一涂膜和复合涂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的木瓜蛋白酶,水解菲律宾蛤仔。通过正交试验对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 6.0条件下,酶解菲律宾蛤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加量(E/S)1.8%、酶解时间9 h以及温度60℃,所得菲律宾蛤仔肽含量为60.4 mg。  相似文献   
117.
壳聚糖对铬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研究壳聚糖对铬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增加了铬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从而降低铬对细胞的伤害,提高番茄幼苗对重金属铬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8.
壳聚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壳聚糖的研究概况、来源与结构、生物学作用机理等,综述了壳聚糖对反刍动物脂肪代谢、抗菌抑菌作用、免疫功能、瘤胃发酵、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壳聚糖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壳聚糖絮凝处理高岭土精选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龙来寿  周悦  梁凯  李建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52-15353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高岭土精选废水的絮凝性能。[方法]采用烧杯混凝试验对高岭土精选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分别探讨废水的pH值和壳聚糖的投加量对废水中悬浮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同时测定其絮凝胶体颗粒的ζ电位。[结果]壳聚糖对高岭土精选废水中的悬浮物具有很强的絮凝效能。在pH值为4.0~7.0及壳聚糖投加量为8.0mg/L的条件下,悬浮物的去除率大于96%。颗粒£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电性中和、吸附架桥是壳聚糖絮凝的主要作用机理。[结论]该研究为壳聚糖在高岭土精选废水絮凝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壳聚糖,干旱处理后观察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壳聚糖对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其中100mg/L壳聚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