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15篇
  免费   1633篇
  国内免费   2203篇
林业   2122篇
农学   2556篇
基础科学   1131篇
  2117篇
综合类   20701篇
农作物   1742篇
水产渔业   2008篇
畜牧兽医   11273篇
园艺   3482篇
植物保护   3419篇
  2024年   472篇
  2023年   1448篇
  2022年   1373篇
  2021年   1501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1629篇
  2018年   946篇
  2017年   1405篇
  2016年   1654篇
  2015年   1835篇
  2014年   2496篇
  2013年   2216篇
  2012年   3047篇
  2011年   3173篇
  2010年   2811篇
  2009年   2763篇
  2008年   2751篇
  2007年   2365篇
  2006年   2077篇
  2005年   1800篇
  2004年   1512篇
  2003年   1402篇
  2002年   1134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847篇
  1999年   721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513篇
  1994年   477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416篇
  1991年   358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16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找到一种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针对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特点,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共获得25株芽孢杆菌,采用点菌法筛选出4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到5 mm以上),其中B2拮抗作用最强。根据菌落(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B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将B2的发酵原液稀释成1×109cfu/m L的发酵液,并在此基础上依次配制50、100、500、1000、2000倍的稀释液,用于盆栽试验。盆栽试验采用喷雾法,30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0.45%、86.52%、80.90%、67.98%、47.19%、15.73%,60天后尽管病斑有少量增加,旧病斑有所增大,但与对照相比,病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大田试验结果证明,该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喷雾法选择B2发酵液的50倍稀释液,涂抹法选择B2发酵液的100倍稀释液,可有效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2.
串珠镰刀菌和F.proliferatum是引起玉米穗腐和伏马镰孢菌素污染的主要病原菌,伏马镰孢菌素是影响动物和人体健康的真菌毒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两个玉米群体的伏马镰孢菌素含量、穗腐、开花时间的遗传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基因型相关和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非叶片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 22和Lu 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Lu 22各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低粒叶比品种Lu 14,特别是在衰老后期,Lu 22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非叶片光合  相似文献   
994.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继朝  薛庆中 《作物学报》1994,20(4):395-400
以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品种“广陆矮4号”幼穗和种子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0mg/L的MS培养基上,分别形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体细胞胚胎发生实验系统。应用Native/SDS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前后均存在一种分子量为45kD的非胚性蛋白质N1,另一种非胚性蛋白质N2(54kD)仅  相似文献   
995.
谈农作物种子事故认定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处理种子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如何准确地认定种子事故,科学、公平、公正地处理种子纠纷是种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产生种子事故和纠纷的原因除了假劣种子外,还有因天灾或农户管理不善造成的.下面分别谈一谈种子事故的认定和种子纠纷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96.
<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属于政策上问题,有些属于技术上问题,也有些是人为认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7.
998.
不同强度温度刺激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三个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和三个温度梯度,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刺激不同时间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温度的高低和品种的抗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有显著的影响,而菌系致病力以及刺激时间长短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影响较小;品种的抗病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温度对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起着关键作用。初步明确了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扩展的几个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99.
1000.
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