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9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9篇
  45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理解英语隐喻是掌握英语应用逻辑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分析型"模式解析英语隐喻,这一问题将降低隐喻理解的准确性。本文将首先提出概念表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制约我国学习者理解英语隐喻的主要因素,同时将依据概念表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In order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verview of the global 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research,we analyzed the outputs of 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research articl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TM database from 2008 to 2017.According to all th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TM,"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or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as the title words of this pape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by bibliometrics methods,in terms of the output of papers,the countries/regions,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journals,authors,cit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utput of papers have been arised in the world.China was the leading country in the field of 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The published paper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ped the lis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ped the list in domestic institutions.The authors who published the most amount of papers were from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The journal of Britain’s "Carbohydrate Polymers"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pers.The most cited paper was from University of Georgia.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hemistry and agriculture,and it embodied the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There were homology on poly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metho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compared with China,the United States,Russia and Britain are more cutting edge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103.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不仅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而且奇偶性的图像特征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中职数控、模具专业学生在日后专业设计中常常运用到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中职学生在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理解方面,数值角度的认知方面表现得较好,而在符号推理、图像认知以及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大的认知缺陷,对概念表征认识较为单一。离开了数学课堂,奇偶性概念在应用方面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功能性杂化纤维制备过程中微纳米无机粒子分散困难、易于团聚等问题,归纳了传统的无机粒子分散性表征方法,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超声波、X射线相衬成像等新技术.通过综合传统方法和新技术,提出构建以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法为主,间接法为辅,并尝试纳入超声法、太赫兹时域光谱及X射线相衬成像新技术的多级粒径联合评价体系,为深入探究分散性表征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6.
陈岗 《农业考古》2012,(3):289-293
四川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大省,在清末民国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高潮中[1],传统畜牧科技开始了近代化转型。在此承前启后过程中,四川家畜保育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趣向的差异,较少受到学界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试验旨在制备玫瑰总黄酮脂质体(RTF-L),优化其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以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RTF-L,采用超速离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通过最优处方下制备的RTF-L的外观形态、粒径、粒度分布(PDI)、Zeta电位、体外累积释放率等评价其性质。结果显示,制备RTF-L的最佳处方为磷脂浓度0.3%,药物与磷脂比1∶15,水相介质pH 6.5,胆固醇与磷脂比1∶2;所制得的RTF-L包封率为(77.0±0.2)%,粒径为(155.40±2.11)nm, Zeta电位为(-21.03±1.24)mV,PDI为0.035±0.003,稳定性良好;体外累积释放试验结果显示,玫瑰总黄酮(RTF)溶液在6 h累积释放率为85.15%,基本释放完全,而RTF-L在6 h累积释放率为76.42%,与原药相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优选处方稳定可行,所制备的RTF-L包封率高,粒径小且均匀,为RTF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新剂型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以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与带活泼氢的(羟基)化合物(二乙醇胺,N-甲基单乙醇胺,二乙胺)反应制备了环氧树脂基多元醇.通过研究不同反应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环氧树脂基多元醇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60~70 ℃,反应时间 2 h,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 40%.最佳条件下合成的3种环氧树脂基多元醇,HTME-DEA的羟值最大,为(300±20)mg/g,HTME-MEA其次,为(260±20)mg/g,HTME-DeA的羟值最小,为(200±10)mg/g;HTME-DeA多元醇的剩余环氧值最大,因为DeA与HTME的反应活性低于DEA、MEA与HTME的反应活性.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环氧树脂基多元醇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0.
微波辐照制备竹类活性炭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生产活性炭,采用正交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添加剂、微波功率、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电子扫描镜对样品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毛竹经活化剂50.0%、添加剂3.0%浸渍后,用720W微波辐照22min生产的竹类活性炭样品效果最好,亚甲基蓝脱色力为每0.1g活性炭为14.5mL。不同的工艺所对应产品微观结构图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