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222篇
  197篇
综合类   120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indicative roles of texture represen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presence and variability subsequent to cultivation under cold temperate climates with seasonal freeze-thaw events.[Method] Three chronosequences were selected for paired comparison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ix depths with a 10 cm increment.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general linear model and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 In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here fragmentation of macroaggregates was stimulated,soil organic carbon level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lay + silt proportion due to a wider textural range,better than sole clay content.Exponential function better fit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present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clay + silt content in maintaining carbon.Clay content explained 12%-41% and 14%-43% of variation via linea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respectively.Accordingly,clay + silt content explained 47%-65% and 46%-70%.[Conclusion] Texture reflected soil organic carbon occurrence as consequences of reclamation.For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ith wider textural ranges,it is robust to adapt clay + silt cont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The generated algorithms provided an available pathway to estimate soil organic carbon losses following cultivation and to evaluate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32.
分别以14棵自然生长在毛竹林中的散生杉木为中心,调查16 m范围内毛竹的胸径以及杉木的胸径、冠幅和杉竹间距。以立地为随机效应,建立毛竹胸径与竹杉间距及杉木胸径关系的线性混合模型;采用O函数结合不同零模型分析杉木对周围毛竹的竞争。结果表明:不论样地是否施肥,杉木显著减少4 m范围内立竹密度,但不影响4 m以外毛竹的分布。竹林内散生杉木对其附近新竹生发具有竞争抑制作用,且不因施肥而缓解。  相似文献   
33.
34.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1999-2018年江苏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数据,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而后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乡消费水平较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人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是由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健全,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农村地区还需要从生产融合、市场融合、分配融合等三方面完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35.
基于环境变量的中国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空间分布特征对SOC储量估算以及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2473个土壤典型剖面的表层(A层)SOC含量为研究对象,探寻地形、气候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对SOC空间异质性分布的影响;以普通克里格法为对照,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克里格模型建立SOC空间预测模型;并分别绘制了中国SOC的空间分布预测图。结果表明:(1)SOC含量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以及地形粗糙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2)平均绝对估计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模型验证指标表明地理加权回归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可以更好地绘制SOC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3)较高SOC含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而西北部SOC含量普遍偏低。本文以期从大尺度上探讨土壤属性与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全国土壤属性的空间制图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36.
近海水质非线性时间序列通常由于采集范围大、时间间隔长带有一定震荡性和模糊性,这使得对其进行分析与预测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中以某近海水质指标磷酸盐(PO3-4-P)、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铵盐(TNH+4-N)和硅酸盐(Si O2-3-Si)所形成的5种时间序列为例,采用逼近细分模式导出的细分外推法和多参考加权数据的模糊预测法对近海水质时序预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图形与误差计算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异同。结果表明:采用细分外推法预测序列在整体形状上能更好地逼近初始时序,而模糊预测法在整体逼近精度上占有优势。本研究中提出的预测比较方法可为同类问题的预测与模型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81-184
以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为分析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江华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江华县GDP等指标呈现逐年增长势态,但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是江华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体居民消费水平也是影响该县GDP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分析,提出了根据其资源优势和自身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招商引资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8.
以徐州地区历史负荷及气温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大负荷比较法估算降温负荷大小,给出降温负荷在地区负荷中的占比。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温负荷同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三种气温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对降温负荷相关性最大,其次为日最低气温,最次为日最高气温,并给出日平均气温位于25℃以下、22~28℃、28~30℃、30℃以上四个不同区间时,温度每升高1℃降温负荷的增加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讨论一类具有有限能量的外部扰动的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问题。分析问题可解性,得到该问题可解的充分条件,通过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给出实现闭环系统有限时间有界的充分条件,这些充分条件可以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可行解问题,可借助Matlab中的LMI工具箱求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利用宜良县1960~2010年的年降水量和小型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干燥度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近51年宜良县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 2010年宜良县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逐年减小,特别是21世纪以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减少,可利用水资源较少.宜良县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蒸发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3~5月降雨量较少,而蒸发对水的消耗比较明显,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春旱;10 ~11月蒸发对水的消耗比较小,而这个阶段降水也比较少,也容易发生秋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