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了丰富红菇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以显微生态学为基础,报道了红菇属的一亚洲新记录种蜡味红菇Russula cerolens Shaffer,标本采集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间灰棕色至黄棕色,边缘淡灰白色,干后具有蜡质味道,有的甚至有樟脑球的味道,菌褶近柄处分叉;担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具乳突状疣突,基部有时连接,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该研究对该种进行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62.
为深入了解大红菇的出菇特性,课题组从2008年5月开始,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林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红菇实验基地,通过在出菇林地固定样地的定位监测和同步的气象观测。对红菇出菇、生长与植被、土壤、小气候、菌塘发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红菇出菇特性及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也为红菇保护促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3.
鳞盖红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和正交试验法测定生物量,选择出鳞盖红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宜碳源,蛋白胨是适宜氮源,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为:葡萄糖3.0%,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2%。  相似文献   
64.
记述了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紫色乳菇Lactarius purpureus R Heim ex R.Heim,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小坑林场.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橙褐色同心环样轮纹和大量紧贴盖表的橙褐色小鳞片,担孢子圆形至宽椭圆形,具黑色脊纹或疣点;侧生囊状体近纺锤状至近柱锥状,顶部尖锐或呈小泡;...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从保护区采集到7种野生红菇,基于其形态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的红菇属的同类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菱红菇Russula vesca、以及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Russula faustiana、粉柄红菇Russula farinipes。  相似文献   
66.
<正> 食用菌已成为城乡民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随着市场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崇尚珍稀,追求时尚,形成新潮。根据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这里推荐猴年主攻13种畅销的珍稀菇品,供生产者因地制宜选择栽培。  相似文献   
67.
<正>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珍菇。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正红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利用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52高子交换和Sephadex G-100凝肢过滤获得单一纯的正红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FⅢa。利用小鼠S180肉瘤作抗癌活性测定,其抑瘤率为21.3%(20 mg/kg体重的剂量)和23.8%(100 mg/kg体重的剂量),没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9.
红菇(Russula vinosa)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和装液量)对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9g/L;添加无机盐组分为KH2PO42g/L和MgSO41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5-6.5,发酵温度为28-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 g/L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 g/L。  相似文献   
70.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 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量,80%~100%的空气湿度,25~27℃的气温;正红菇每年发生2茬,其菌丝可与直径0 05~0 8cm的活树根结成共生体,干旱、森林火灾、采伐林木严重影响正红菇出菇量。并对其共生体与形态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