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2篇
  47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降低邵武纸厂的D1/C段有效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在马尾松硫酸盐法纸浆OD1/CEopD2漂白工艺过程中,进行了碱性木聚糖酶辅助漂白(X)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OD1/CEopD2漂白流程相比,碱性木聚糖酶用量为5.50 IU.g-1,在其它漂白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OXD1/CEopD2漂白流程,马尾松硫酸盐浆漂后白度由85.3%(ISO)提高至87.3%(ISO);在漂后浆目标白度为85%(ISO)时,与OD1/CEopD2漂序相比,OXD1/CEopD2漂序的D1/C段有效氯用量减少31%,漂白废水中AOX可降低25%。  相似文献   
62.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植物体对硫素的吸收方式及转运机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硫素对植物的重要性、植物缺硫的症状、植物对硫吸收和转运的机理,着重分析了硫酸盐的转运机制,硫酸盐进入植物体内经过活化、还原和半胱氨酸的合成过程,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酸盐在植物体内部的变化、各种存在形式的利用机制,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从一个在58℃连续运转多年的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硫酸盐还原细菌,定名为菌株CAMZ。菌株CAMZ细胞为1~1.5 μm×4~6.5μm,单个或成对,杆状,两端尖中间大,呈橄榄形。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乳酸、丙酸、丁酸、丙酮酸、丙氨酸、H_2/CO_2、乙酸等多种基质,但不利用苯甲酸、软脂酸、葡萄糖、蔗糖,木糖、纤维二糖等物质。生长于H_2/CO_2时能合成大量的乙酸。菌株以SO_4~-,S_2O_3~-和S作为电子受体,并形成S~-,但不利用SO_3~-,NO_3~-,NO_2~-和甜菜碱作电子受体。需要维生素溶液或酵母浸提液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5~60℃,最适pH为6.5~7.0。生长不需要NaCl,但可在低于1.5%NaCl培养基中生长。细胞具有很高的一氧化碳脱氢酶活性。DNA中mol%G+C为49.7。根据其形态和特征,认为菌株CAMZ是脱硫肠状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嗜热氧化乙酸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thermoacetoxidans sp.nov.),典型菌株为CAMZ。  相似文献   
64.
Ⅱ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制甘肃黑河西流水水电站大坝面板高性能混凝土,拟采用永昌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作掺合料。对掺此粉煤灰的水泥基胶凝材料进行了抗硫酸盐化学侵蚀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粉煤灰试件其抗侵能力优于不掺粉煤灰试件,在本次实验其抗侵能力提高2倍以上。粉煤灰生成有利于抗硫酸盐侵蚀的低Ca/Si比CSH。试件对SO4^2-的吸收与试件自身CaO析出量同浸泡时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秸秆作为硫酸盐还原体系替代C源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废水的经济成本,以乳酸钠作对照,分析了3种秸秆浸提液替代乳酸钠作为C源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了不同C源、C源定期投加、ρ (COD)/ρ(SO42-)、初始pH和重金属浓度对硫酸盐还原体系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秸秆浸提液均可作为替代C源,其中大豆秸秆浸提液作C源对硫酸盐还原的效果最好;定期投加C源、提高ρ (COD)/ρ(SO42-)对各C源体系硫酸盐还原有促进作用;降低初始pH、提高重金属浓度对硫酸盐还原有抑制作用;Mn(Ⅱ)浓度升高对各C源体系SO42-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在低浓度Cu(Ⅱ)、Fe(Ⅲ)条件下,乳酸钠体系SO42-去除率高于3种秸秆体系,而在较高浓度Cu (Ⅱ)、Fe(Ⅲ)条件下,3种秸秆体系SO42-去除率高于乳酸钠体系.可利用秸秆浸提液作为低成本C源,为处理较高浓度重金属酸性废水提供经济可行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硫酸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硫素,在植物代谢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矿区土壤硫酸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淮北临涣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研究区34个土壤样品,利用连续提取法测试分析样品中不同形态硫含量,结合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讨土壤硫酸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总硫(TS)含量变化范围为60.70 ~ 447.90 mg·kg-1,平均值为162.52 mg·kg-1,其变异系数(CV)较高,表明土壤TS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2)土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硫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11.08 ~ 59.18 mg·kg-1,平均值为25.38 mg·kg-1。(3)土壤硫酸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表现为固废堆积区>农田土壤区>对照区,土壤硫酸盐与有机质(OM)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土壤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在禾田市以芒硝为主的硫酸盐盐土上的使用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的盐碱改良剂施地佳在玉米地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8.
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批试验,以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研究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菌代谢活性及生长的影响.COD/SO42-为1.0时,较高浓度(500 mL·m-3)磷化氢对以乙酸及葡萄糖为基质的硫酸盐还原均有抑制作用.以乙酸为基质时,添加磷化氢样品与不加磷化氢对照的硫酸盐转化半衰期分别为5.6 d和4.7 d;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添加磷化氢样品与不加磷化氢对照的硫酸盐转化半衰期分别为4.7 d和2.9 d.磷化氢对以葡萄糖为基质的硫酸盐还原抑制程度较高.磷化氢对以葡萄糖为基质的硫酸盐转化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583.8 mL·m-3.较高浓度的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时间的延长及磷化氢浓度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9.
SO42-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折流(ABR)反应器中培育的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保持颗粒污泥COD负荷为4 kg.m-3d-1,研究SO42-浓度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42-浓度在3000 mg.L-1以下时,SO42-浓度的增加对颗粒污泥活性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随SO42-浓度增加而增大,SO42-浓度在3000 mg.L-1以上时,SO42-浓度的增加对颗粒污泥活性开始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SO42-浓度增加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0.
刘瑶  熊巧  文利平  刘梦佳 《绿色科技》2023,(6):187-190+196
城镇污泥中存在大量亲水性有机质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导致脱水困难,其高效脱水及处置是污水行业的共性难题。采用木屑协同过硫酸盐/Fe0复合调理剩余污泥,探究了Fe0、过硫酸盐、pH值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污泥表征结果发现,复合调理过程中Fe0激发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加速了污泥颗粒中EPS的分解,污泥絮体碎片化明显,木屑作为骨架构建体进一步促进水分的分离和释放,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综合现有结果,提出了污泥厂内处理与循环利用新思路,3次循环后脱水泥饼含水率可稳定降至72%左右。结果表明:Fe0/过硫酸盐协同木屑复合调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泥脱水效率,3次循环后可保持脱水效率,为实现城镇有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