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4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3896篇
林业   2939篇
农学   1088篇
基础科学   4330篇
  6089篇
综合类   14487篇
农作物   723篇
水产渔业   602篇
畜牧兽医   2232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1216篇
  2024年   536篇
  2023年   1513篇
  2022年   1597篇
  2021年   1652篇
  2020年   1483篇
  2019年   1642篇
  2018年   1007篇
  2017年   1415篇
  2016年   1689篇
  2015年   1645篇
  2014年   1604篇
  2013年   1668篇
  2012年   1789篇
  2011年   1700篇
  2010年   1675篇
  2009年   1499篇
  2008年   1578篇
  2007年   1287篇
  2006年   967篇
  2005年   866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992.
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高密集土地开发,城市内部生态栖息地被严重侵蚀,致使区域生态走廊分散度、隔离度剧增,削弱生态斑块间的有效连接,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对厦门市重要生态源地进行提取,并模拟构建其生态走廊。结果表明:1)根据MSPA分析结果,厦门市核心区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高,为89.29%,且景观类型多为林地,占核心区总面积49.69%;2)结合重要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指数,共选取17块生态源地,其中,1号生态源地的dPC值最高(81.369),面积最大(59 726.385 hm2);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构建142条生态廊道,廊道分别占林地景观、水体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的21.57%、41.56%和17.42%。根据研究结果,在湖里区北部及集美区、海沧区南部等生态栖息地空白区适当建造小型或中型“踏脚石(stepping stone)”是十分必要的,以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该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构建更为完整结构的区域生态模式,并为类似高密度沿海建设区域生态空间网络营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临沂市水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气象因素影响有所波动。利用山东省临沂市20012013年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数据,用指数平滑法测定水稻趋势产量,分离出水稻气象产量,与逐月平均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气象因素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通过对历年产量进行检验,预测精度最高为99.9%,最低为95.9%,平均精度为98.5%,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作临沂市水稻产量评估预测。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以广西为研究区,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基于县域的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利用广西2015年的县域数据,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等级,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和农村贫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广西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关系,并通过空间热点分析、空间聚集分析和Moran’s I方法评价了两者的空间聚集效应。结果表明:(1)广西空间贫困特征为由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向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升高。(2)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表现为由中部及南部向西部、西北部和北部降低。(3)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情况为由南部和中部向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递减。广西贫困的现象与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因此,脱贫要从区域条件入手,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96.
运用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湖北省19902014年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会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池塘养殖面积、河沟养殖面积的增加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作用明显,而增加湖泊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不明显,且渔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水库养殖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引入Christopher投入-产出模型,界定农业科研项目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指出资金绩效审计将从偏重于经济性评价中的资金投入和财务合规性审计转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效果性评价,并构建了一套农业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8.
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沂蒙山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为研究对象,设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区位商、产值增长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增长作用率6项评价指标,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求和模型得出的沂蒙山区农业产业排序:烟草>稻谷>瓜菜>薯类>花生>小麦>水果>大豆>玉米>棉花;基于灰色聚类法得出农业主导产业为烟草、稻谷种植;优势产业为瓜菜、水果、薯类、花生种植,一般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最后综合得出烟草、稻谷、瓜菜为主导产业,薯类、花生、小麦、水果为优势产业,玉米、大豆、棉花为一般产业。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135.0万/hm2、施氮量300.00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1000.
综述了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及"半工半耕"代际分工生计模式的普遍化,在城乡二元视角下的传统推拉模型已无法全面揭示新时期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河南省新乡市PZ社区为例,采用搬迁者理论视角,发掘中原地区纯农区的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首先,在就地城镇化中存在着社区拉力、农村拉力和中间传导拉力3个因素;其次,中间传导拉力与社区拉力存在乘数关系,成为搬迁者对于社区拉力的直观判断,由于这种信息的间接性,村民对于就地城镇化的搬迁理性判断成为"熟人社会"中村干部所传达信息的感性判断;最后,形成就地城镇化动力核心的是社区拉力和中间传导拉力下叠加构成的拉力因素和农村拉力因素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