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3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北京农业》2015,(4):48
<正>选购身体健康的观赏鱼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尚未有足够的饲养经验时,应以生命力强、易于饲养、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品种为首选,如孔雀鱼、月光鱼、斑马鱼、虎皮鱼、曼龙鱼、鹦鹉鱼和地图鱼等,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再循序渐进,换养比较名贵珍稀的鱼类。健康的鱼外观色泽艳丽、花纹明显、体表光洁、无发白及白膜现象,体形清晰,线条流畅,鳃盖开启自如、鱼鳍舒展、行动迅速、群游群栖,抢食积极,用捞网不宜捕捉到。  相似文献   
103.
胡志伟  钟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39-12541
炔雌醇和菲在各种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其对水生动物的繁殖、发育和生长等各方面有显著的影响.斑马鱼容易饲育,遗传学工具成熟,是研究脊椎动物的一种模式动物.综述了炔雌醇和菲2种内分泌干扰物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利用野生型AB系斑马鱼建立的整体斑马鱼ROS检测模型,对提取于马尾松树皮、云南松树皮、木荷树皮、桂皮、莲房、澳洲坚果内壳和油茶籽粕的原花青素及其片段化产物进行了体内抗ROS活性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这几种原花青素通过基于茶多酚的片段化反应后,其产物的抗ROS活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桂皮和油茶籽粕的原花青素片段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收集斑马鱼成鱼和不同发育阶段幼鱼,用LPS处理后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制备cDNA并检测溶菌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个体发育过程中溶菌酶的表达模式及其对LPS处理的应答方式.结果表明:成鱼体内溶菌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各发育阶段幼鱼,而且LPS处理成鱼后溶菌酶表达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应答模式.在对照组幼鱼的不同发育阶段,溶菌酶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在个体发育早期(3d和7d),LPS处理可引起溶菌酶表达水平持续降低.14d和21d幼鱼中溶菌酶表达水平都在LPS处理后3h开始降低,并在6h开始回升,其中21d幼鱼回升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表明溶菌酶已表现出对外界刺激作出有效应答的能力.另外,28d幼鱼受LPS处理后溶菌酶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成鱼相似,均为先降低后升高.以上结果说明,溶菌酶在斑马鱼个体发育到21d时可对外界刺激作出有效应答,在28d时则可能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06.
《新农村》2014,(11):56-56
斑马鱼,其基因和人类相似度达到87%,有"水中小白鼠"之称。与小白鼠相比,斑马鱼的繁殖力强、发育迅速等生物学特征,已经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 最近,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科学家们宣布,中国科学家基本敲除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完成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为研究人类疾病演化及治疗奠定了科学基石。  相似文献   
107.
在静水条件下,测定Cr6+和枸橼酸对斑马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并运用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的类型进行评定。结果表明:Cr6+和枸橼酸对斑马鱼毒性表现为Cr6+中等毒性、枸橼酸低毒,96hLC50分别为66.73和126.12mg·L-1。Cr6+和枸橼酸联合毒性在毒性比为1∶1情况下,对斑马鱼的96hLC50分别为28.26和53.41mg·L-1,联合毒性结果为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在运用枸橼酸对Cr6+污染土壤进行淋洗时,应注意避免其协同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尾加压素Ⅰ(UrotensinⅠ,UⅠ)和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它们在渗透压调节、繁殖、营养代谢以及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通过收集0、1.5、3.7、5.3、8、10、16、24、48、72、96、120和144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早期发育样品,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发现CRH、UⅠ、UⅡα和UⅡβmRNA从0 hpf开始存在表达,而且CRH、UⅠ、UⅡα和UⅡβ的表达量随发育而逐渐增加,并分别在120 hpf或144 hpf达到最高水平。相关性分析揭示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CRH、UⅠ、UⅡα和UⅡβmRNA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CRH、UⅠ、UⅡα和UⅡβ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关系紧密并且相互合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构建斑马鱼(Danio rerio)SA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TB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了斑马鱼SAA融合蛋白,将纯化的斑马鱼SAA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并研究了斑马鱼SAA融合蛋白与细菌的结合能力及检测了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纯化的斑马鱼融合SAA蛋白能够与5种细菌直接结合,血清效价达到1∶2 000以上。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采油污水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为实验材料,将采油污水分别稀释为1.5%,1.9%,3.0%的浓度梯度,利用提取酶液技术和比色法,检测经采油污水处理的斑马鱼头部、肌肉、内脏的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进而确定不同浓度的采油污水对斑马鱼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头部对照组POD酶活性为0.64 U·mg-1,1/4致死浓度组POD酶活性为0.8 U·mg-1,半致死浓度组POD酶活性为1.76 U·mg-1,全致死浓度组POD酶活性为2.4 U·mg-1;肌肉对照组和内脏对照组情形与此相似。结论是随着采油污水浓度的增加,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增多,斑马鱼体内POD酶活性变大说明采油污水已对斑马鱼产生了毒性影响。为此必须严密关注采油污水的处理工作,以防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