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2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林业   2200篇
农学   1097篇
基础科学   1217篇
  2417篇
综合类   9646篇
农作物   806篇
水产渔业   530篇
畜牧兽医   2132篇
园艺   724篇
植物保护   810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692篇
  2022年   789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921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842篇
  2015年   971篇
  2014年   1149篇
  2013年   1160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239篇
  2010年   1097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630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土地生态指数构建——以金坛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金坛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市区域特点选取指标、确定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标准化函数及权重确定,得到了金坛市行政村尺度的土地生态指数。分布规律表明金坛市土地生态质量东部高于西部,以金坛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的圈层状发展趋势大致符合城乡梯度规律。  相似文献   
992.
3种异速生长方程对生物量建模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树种的1 055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对3种常用的异速生长方程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生物量模型M=aDbHc的拟合效果通常要好于一元生物量模型M=aDb;基于组合变量的常用二元模型M=a(D2H)b并不适合于各类生物量的估计,仅对树干生物量和干材生物量的估计是有效的,对其它生物量的估计其效果还不如一元模型;建立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时,采用组合变量D3/H可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3.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994.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 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TLAB 软件在计算贵州省2000要2011 年耕地、人口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耕地面 积、人口数量与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采用DGM(1,1)离散预测模型对贵州省2015要2030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 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要2011 年间,贵州省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人 口净流出加快,使得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减少,但耕地压力指数始终保持在1.0 以上粮食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 2015要2030 年,耕地压力指数将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缓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与 加快净流出人口数量,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广东农村村民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对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与修正完善,分析影响应急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影 响应急实际行为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应急知觉行为控制、应急主观规范、应急行为意向和应急素质条件,应 急行为态度与应急主观规范以及应急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改善农村村民应急行为 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综合了地表主要参数——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干旱进行监测,可为抗旱救灾、遥感作物估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加权VTCI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和VTCI的季节性ARIMA模型干旱预测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关中平原的冬小麦产量进行向前1旬、2旬和3旬的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预测结果与产量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预测精度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大而降低,关中平原4个地级市平均产量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27%,说明用该方法可以进行向前3旬的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山西省39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形特征,将山西省分为6个气候敏感区,采用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来计算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IDW插值法生成山西省干燥度的分布图,并分析了近50 a山西省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 山西省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1,属于半干旱区;干燥度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南北差异显著。整体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较为干旱,干燥度指数为2.36,东部南部则较为湿润,干燥度指数为1.93;由于降水和蒸散都呈下降趋势,因此,近50 a山西省干燥度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仅为0.04·10a-1,干旱化趋势并不显著;(2) 近50 a来,除山西省北部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外,其它地区干旱状况均呈增加趋势;(3) 干燥度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干燥异常,夏秋则较为湿润。总体而言,气候变暖虽未加剧山西省的干燥程度,但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9.
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 000 kg·hm-2秸秆覆盖(M1)、作物生育期4 500 kg·hm-2秸秆覆盖(M2)、夏闲秸秆覆盖(SF)、作 物生育期地膜覆盖(PM)。2010(干旱年)、2012(丰水年)两次测定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平均,与CK相比,2012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M1处理提高了7.4%,潜在矿化碳(PCM)含量M1、M2、SF处理分别提高了37.8%、23.9%、7.2%,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了59.9%和42.3%,碳库管理指数(CMI)M1、M2、SF 处理分别提高了53.1%、35.6%、13.9%;2010年M1处理CMI较CK提高了16.1%(P<0.05),其余处理土壤有机碳各 指标与CK差异两年均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各项指标影响较大,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弱,其中秸秆覆盖4年后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两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对含量与其各自绝对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且有机碳各指标间显著相关。综合来看,高量秸秆覆盖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NICMA-800型测汞仪对北太湖水、沉积物及典型水生生物样品的汞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太湖三湾的水体均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Ⅱ类(≤50ng·L-1);沉积物样品,除了竺山湖(平均汞含量为150.5 ng·g-1)稍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Ⅰ类(≤150 ng·g-1)外,贡湖和梅梁湖均未超标,具体污染情况为竺山湖(中度污染)贡湖(偏中度污染)梅梁湖(轻度污染),且整个北太湖沉积物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典型水生生物样品(螺蛳、蚬子和鱼)的汞含量均低于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300 ng·g-1),其污染大小顺序为鱼(轻污染水平)蚬子(正常背景水平)螺蛳(正常背景水平),且鱼、蚬子和螺蛳的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均为竺山湖贡湖梅梁湖。对比以往研究结果可知,汞含量浓度稍高且有上升的趋势,故应加大对汞污染的监测及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