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7篇
综合类   44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以异源微孢子虫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室内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有4种微孢子虫可感染东亚飞蝗,其中以杂拟谷盗微粒子虫感染率最高,达96.7%,玉米螟微粒子虫也较高,为92.3%,欧洲玉米螟微粒子虫和斜纹夜蛾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69.2%、43.5%;处理后30d,杂拟谷盗微粒子虫、玉米螟微粒子虫、欧洲玉米螟微粒子虫和斜纹夜蛾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的累计致死率分别为77.4%、92.3%、57.7%、47.8%。对黄脊竹蝗仅有杂拟谷盗微粒子虫和玉米螟微粒子虫可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100%、14.3%,但致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22.
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正> 斑角蔗蝗Hieroglyphus annulicornis(Shiraki)是我国南方的常发性害虫,主要为害甘蔗、水稻、竹子等,北方发生为害的报道较少。1987年以来,我区芦苇洼地斑角蔗蝗连年发生为害。为此,对斑角蔗蝗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发生情况斑角蔗蝗在菏泽地区主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草原亚洲小车蝗龄期气候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试验站试验观测蝗虫生活史资料和环境要素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龄期与旬气温和>0℃积温的关系。同时,利用内蒙古地区115个台站1971-200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给出了内蒙古自治区33年(1971-2003年)气候平均状况下的亚洲小车蝗龄期分布。  相似文献   
25.
东亚飞蝗的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主要受残蝗面积、密度和降水条件的影响;库、湖蝗区的宜蝗面积主要受库、湖水位的影响。同时,东亚飞蝗的发生期主要受蝗卵发育期温度条件的影响。利用上述因子分别对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及密度、3龄盛期进行预报,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时效性强,对指导防治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6.
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在不同湿度对4种该草原优势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在50%~80%湿度下的取食量显著大于其他湿度,结合近地表5cm处草场湿度估测亚洲小车蝗单头单日取食量;同时考察亚洲小车蝗不同龄期的田间存活率,确定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的防治指标为20.6头/m2。  相似文献   
27.
系统地研究了中华稻蝗发生动态与危害损失。结果表明,中华稻蝗在浙江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早稻和早播单季晚稻。水稻分蘖期接入虫量10~50头/m2,叶被害率为52.61%~78.81%,叶被害指数为14.51~25.00,产量损失率为2.31%~27.42%,孕穗至破口期接入虫量1~17头/m2,叶被害率为56.63%~88.00%,叶被害指数为14.69~31.32,产量损失率为1.28%~32.74%,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程度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水稻叶片受害、光合能力减弱、幼穗分化不良、实粒减少、秕谷增加和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模拟测试表明,随着水稻受害生育期推迟损失增大,且分蘖期危害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5%~3.0%;2~3龄蝗蝻为防治适期,氟虫腈、三唑磷等有较好防治效果。提出水稻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期防治指标分别为10头/m2和5头/m2。  相似文献   
28.
研究结果表明:轮纹异痂蝗在通辽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蝗蝻共4龄,全蝻期26~32 d,6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在土中深4~6 cm处。成虫可活到9月中旬。轮纹异痂蝗喜食菊科和百合科等幼嫩多汁的植物,食量为每头每日食鲜草1.05 g,每666.7 m2可损失鲜草10.25~12.75 kg。  相似文献   
29.
刘军 《农村科技》2007,(8):82-82
一、牧鸡治蝗 牧鸡治蝗是将饲养60~70日龄以上经过防疫的童鸡,在蝗虫发生季节有组织地放牧,让鸡群捕食蝗虫,降低蝗虫密度,达到治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