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499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145篇
  373篇
综合类   938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303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4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11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113.
枸杞岛海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夏季海藻场作为幼小鱼类的索饵场所的生态功能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114.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优308(杂交籼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嘉优2号(杂交粳稻)为材料,通过2年的播种期试验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在金华地区作机插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产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18 d秧龄条件下,五优308、甬优2640和嘉优2号于7月3日、7月6日和7月9日之前播种,能安全齐穗,五优308产量最高,嘉优2号最耐迟播,但产量水平明显低于五优308和甬优2640;五优308在秧苗素质、秧龄弹性方面明显差于甬优2640,五优308适宜机插的秧龄为12~20 d,甬优2640为17~27 d。五优308秧龄超过21 d之后,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产量水平明显低于甬优2640。  相似文献   
115.
在国家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形势下,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以注重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管理机制创新、注重科技攻关、注重质量监管、注重扶持激励等为举措,合力建设水稻制繁种基地县。  相似文献   
116.
郑翔  刘琦  曹敏敏  纪小芳  方万力  姜姜 《土壤学报》2022,59(5):1190-1203
大气中氧化亚氮(N2O)浓度的上升加剧了全球变暖。森林土壤在调节大气N2O浓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氮(N)输入对森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然而,森林土壤N2O排放对N输入响应的机制,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对N2O通量的调控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综述了N输入如何通过森林植被(根系N吸收、凋落物分解和形成丛枝菌根)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调控N2O产生途径从而影响森林土壤N2O排放。结果表明,植物的竞争性氮吸收能降低氮输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土壤“氮饱和”状态。植物凋落物主要通过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和次生代谢产物释放来影响氮输入背景下的森林土壤N2O排放,前者具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具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主要通过吸收有效氮和水分、促进团聚体形成以及改变N2O相关功能基因群落调控森林土壤N2O通量。N输入导致的土壤酸化或养分限制,通常会降低微生物量和/或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控制N2O排放。N输入对N2O不同产生途径也会造成影响,受土壤湿度、N2O底物浓度以及N2O相关功能基因丰度(AOB、 AOA、nirK、 nirS和nosZ)的调控。未来在模型预测中,需要将植物氮吸收、凋落物分解、菌根以及N2O产生途径充分纳入模型,以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制订森林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7.
为探究光强、光质、氮、磷四种环境因子对微拟球藻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设计以下试验:光强试验设置光强梯度为20、80、140和200 μmol photons·m-2·s-1;光质试验依照RGB原理,调节红、蓝、绿光比例分别为100%、50%、0%;氮浓度试验设置氮浓度梯度为55.40、13.85、3.46、1.73 mg·L-1;磷浓度试验设置磷浓度梯度为8.96、2.24、0.56、0.28 mg·L-1,统一初始接种密度并测定25 d时脂肪酸及色素组成、蛋白及可溶性糖浓度。结果显示,蛋白和可溶性糖浓度随着光强的增大而增大;200 μmol photons·m-2·s-1 光强下微拟球藻生长速率最快、生物量最高,且蛋白(5.17 mg·mL-1)和可溶性糖(2.40 mg·mL-1) 浓度最大;20 μmol photons·m-2·s-1光强下叶绿素a比例最大。光质试验表明,红光对于微拟球藻可溶性糖积累和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余光质比例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绿光有利于β-胡萝卜素积累,但纯绿光显著抑制蛋白合成。氮浓度为55.40 mg·L-1时微拟球藻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比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8.23%和20.50%,且随着氮浓度降低,微拟球藻生长速率、蛋白及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样,随着磷浓度降低,微拟球藻生长速率和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磷浓度为2.24 mg·L-1时更适宜积累可溶性糖。本研究可为微拟球藻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营养优化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8.
尹世燕      毛方杰      周国模      杜华强      李雪建      陈琦      闫梦洁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242-253
为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亚热带区域干旱的时空特征,利用1 km气象数据计算1959—2019年亚热带区域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并且结合干旱线性变化趋势、影响范围、强度及频率,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1月、3月、6月、12月)下中国亚热带区域干旱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时期主要集中在2004—2014年,干旱化区域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东西对比,时间尺度上秋季的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2)各时间尺度的干旱影响范围都处于不断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1995年之后,干旱影响范围上升趋势尤为明显;(3)季节和干湿季较大干旱强度零星分布在亚热带西南部及湖南、江西等省,年际较大干旱强度则主要集中在亚热带东南部;(4)秋季发生干旱的频率最高,年际发生中度及以上干旱频率最高,春季高频中度及以上干旱频率集中在四川、西藏等地,秋季和年际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的交界处,夏季、冬季以及干湿季则零星分布在亚热带各省份。综上,亚热带总体呈现干旱化趋势,季节、干湿季和年际尺度的干旱影响范围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较为相似,但干旱强度和干旱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9.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0.
车架承受整车如发动机、传动装置等总成传给的各种力和力矩。为确保车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从而提前预测各种路况下车架受力情况,优化结构设计,减少车架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