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病虫测报预警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建立病虫数据库、图像库,结合综合防治操作技术的影像资料和实时观察数据,编辑和制作病虫电视预报片,用电视网络媒体发布病虫情报。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文物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2003~2007年多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牧过渡带-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内209座历史城市的城市平面组合和子城进行了研究。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时期的城市平面组合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独立组合式和相连并列式。汉代城市的子城周长大致符合晁错的设计规模;子城以偏于地势较高和利于防卫的城内一隅为最常见的形态;子城作为城市中枢系统衙署所在,在位置选择中要得到最好的防御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开发建设项目中植被自然恢复的水土保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最新的水土保持监测所获得的实地植被调查样方资料,论述了植被自然恢复在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作用,并结合监测实践,探讨了植被自然恢对水土保持评价指标的影响。(1)在山西省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如果重视保留表土并用之覆盖地表,就能使地面植被得到较大程度的自然恢复,其恢复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例约达25%。(2)在雨量较多地区的扰动地面,依靠植被自然恢复功能,可使植被盖度在1~2a内达到50%以上,形成初级植被。(3)由于对乔灌木等深根性植物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在1~2a时间内,扰动地面上自然恢复所形成的植被一般为草本群落,并不能完全恢复当地的灌草植被、疏林灌草植被。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在晋北发展和推广的山桃、西伯利亚杏、毛樱桃、刺梨4种经济林灌木,测定其树冠截持降水量、林地枯落物水容量、林地土壤养分、根系分布。结果认为:4种灌木能有效截持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枯落物水容量大、营养丰富,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灌木根系发达,可提高土壤抗蚀能力。同时分析了灌木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大面积开发利用灌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鹏宇  薛慧敏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2):285-290,298
[目的]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探讨能源与生态复合区生态安全预警,为区域生态保护规划及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PSR概念模型框架,从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生态要素选取了21个指标建立了能源—生态复合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山西省忻州市2000—2018年生态安全预警进行分析。[结果]①2018年忻州市14县综合预警值介于0.356 2~0.587 0之间,平均值为0.491 2,预警等级处于中警至轻警范围内。其中忻府区、定襄、五台、繁峙、静乐5县(区)警情为中警状态,其余7县(市)均为轻警状态,忻州市整体生态安全并不乐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②2000—2018年忻州市生态安全预警值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警情为中警等级的县减少,轻警等级的县增加。[结论]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性,警情整体趋于改善,主要取决于系统压力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压力趋缓。  相似文献   
17.
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3个稀植大穗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山西北中部不同生态区如何选择、推广稀植大穗品种的结论:山西北中部平川区高水肥地宜推广种植忻玉106、晋单48号、新45、天塔1号;丘陵旱作区宜推广种植晋单48号、大丰2号、农大364、强盛12号、泽玉4号;在利用秸秆贮青的养殖区宜选用天塔1号、新45,可以粮饲兼顾,收益更高;生产玉米用于加工淀粉可选用晋单48号;连续种植玉米的地块慎选沈单16号、大丰2号、强盛17号、晋单45号、泽玉4号,避免感染丝黑穗病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滹沱河山区自然地理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界河铺以上区域(Ⅰ区为成水用水环境)、界河铺至济胜桥之间区域(Ⅱ区为用水环境)、济胜桥以下至南庄区域(Ⅲ区为成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探讨了近55a以来滹沱河山区分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逐年减少,70年代是该区正负距平的转折时期、地下水主要表现在Ⅰ、Ⅱ区忻定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04m,且超采区面积有所增大;滹沱河山区水资源的减少是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1980—2010年气候变化、水保活动、水利活动影响约分别占整个径流减少量的38.6%,26.4%,35.0%,人类活动合计约占61.4%;由于气候变化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0.88%,0.61%,0.41%(算术平均)的速度减少;人类活动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1.31%,1.14%,0.71%的速度减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影响程度具有相同明显的规律性:即从源头向下游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2种方式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水保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Ⅲ区Ⅰ区Ⅱ区,水利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Ⅱ区Ⅰ区Ⅲ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0~100 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后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12%~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含量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 cm土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 cm土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款冬花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并为款冬花资源的深度开发及其在抗癌防癌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就款冬花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mg款冬花水提物和酶提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分别为45.51%和55.69%,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分别为47.31%和58.39%;款冬花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比VC的清除力和阻断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