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44篇
  271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葡萄卷叶伴随3型病毒(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3,GLRaV-3)和葡萄A病毒(Grapevine virus A,GVA)常常复合侵染部分主栽欧美杂交葡萄品种。以半定量RT-PCR与qRT-PCR方法研究了‘希姆劳特’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Himrod’)中不同组织内病毒的相对积累量,结果表明叶脉和韧皮部内的病毒相对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以成熟枝条韧皮部组织的cDNA为模板,优化了RT-PCR多重扩增体系,可以同时扩增待测样本中两种病毒的目标基因。从一株复合感染GLRaV-3与GVA的‘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Fujiminori’)中,分别克隆了GLRaV-3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序列和GVA部分基因组区域序列,后者包括CP基因的部分序列与病毒RNA沉默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VSR)基因全长序列。病毒核酸同源性分析与系统进化研究表明,不同GLRaV-3分离物的CP高度保守;而‘藤稔’葡萄的GVA分离物包含多种变异株,具有准种病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桤叶唐棣生根培养及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桤叶唐棣组培苗生根效果,并降低成本,以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生长素IBA和NAA、细沙和琼脂、蔗糖和白糖以及蒸馏水和自来水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在1/4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1mg/L NAA,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最佳,分别为3.59和3.57 cm,一级苗率达到了64%,而IBA不适宜该植物组培苗生根;在用细沙代替琼脂的培养基中未见生根,在用自来水和白糖配制的培养基中,虽能生根,但效果较差;在蛭石和腐殖质土体积比为1∶2的基质中,一级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了98%.  相似文献   
993.
以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为材料建立了新的昆虫细胞系,原代培养6个月后,胚胎细胞开始传代;用苦皮藤素和处理第3代传代细胞,24h后细胞裂解,出现大量细胞碎片,培养液变浑浊,其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76.42和129.34μg/mL。粘虫背纵肌经胰蛋白酶部分消化后在Grace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培养2个月后有大量肌卫星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研制配方,为恶霉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了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并通过对成膜剂、增稠剂、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进行筛选确定了优化配方.[结果]15%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优化配方为:15.0%恶霉灵、3.0% PVA、5.0% 602#、3.0%木钙、0.2%黄原胶、4.0%乙二醇、0.5%玫瑰精、余量为水.经低温[(0±2)℃,7d]和热贮[(54±2)℃,14 d]稳定性试验,制剂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相关标准.[结论]为恶霉灵悬浮种衣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中国大豆品种上建立以苹果潜隐球形病毒(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ALSV)为载体的基因沉默体系,为中国大豆品种的基因功能和遗传育种提供一种简便、省时、易操作的技术体系。【方法】构建以农杆菌介导接种的ALSV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从大豆品种威廉姆斯82(Williams 82)中特异扩增327 bp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GmPDS)基因cDNA片段,插入病毒载体pALSV2。通过农杆菌浸润法将病毒载体导入模式植物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17 d后富集病毒粒子,摩擦接种大豆第一轮真叶,以接种病毒空载作为对照组,持续观察测试大豆植株系统叶表型,并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LSV衣壳蛋白基因(CP)和GmPDS的表达水平。【结果】ALSV﹕GmPDS接种大豆品种威廉姆斯82和南农1138-2,20 d后,前者系统叶未见白化表型,而后者系统叶出现明显的白化表型;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发生白化的南农1138-2植株中GmPDS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未出现白化表型的威廉姆斯82中GmPDS的表达水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了ALSV在其他9种大豆品种中诱导GmPDS的沉默效率,发现在南农47、安豆203、祥斗4号、中黄13、山宁29、齐黄34等大豆品种上接种ALSV﹕GmPDS后植株系统叶均产生白化表型,而菏豆12、中黄311和山宁16等3个品种的GmPDS均不能诱导有效沉默。【结论】构建了农杆菌介导的ALSV病毒载体,利用本氏烟扩繁富集ALSV病毒,将提纯的病毒粒体摩擦接种大豆真叶,在多个中国大豆品种上成功建立了基因沉默体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究汶川地震重灾区不同气候区恢复初始阶段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促进灾害干扰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土壤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干旱河谷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受损治理区和未受损区(AT和AU、ST和SU)为研究对象,测定植被和土壤的21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两个气候区4种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和21个指标的权重,并构建对应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D)模型。  结果  SU的植被、土壤综合指数和D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土壤系统。AT和ST均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土壤滞后发展型,AU和SU分别为初级和中级协调发展类植被土壤同步发展型。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影响因子较为单一,AT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AU为植物碳、氮、钾和镁。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影响因子表现为植被?土壤影响因子共存,ST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土壤全氮和速效氮,SU为植被覆盖度、植物磷、土壤速效钾和细菌。  结论  气候和生态恢复类型对植被?土壤耦合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SU的植被?土壤耦合状况显著优于其他3种生态系统。AT和ST的土壤环境均较差,经7年治理尚未恢复到震前水平。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长期猪粪施用下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7 a定位试验,探明了稻-麦轮作中不同猪粪磷施用量下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系数与逐步回归拟合方程剖析了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对磷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猪粪显著提升了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冲洗措施下迷宫流道灌水器泥沙运行分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了3种冲洗流速(0.25、0.50、0.75m/s)和5种冲洗频率(2d冲洗1次、4d冲洗1次、7d冲洗1次、10d冲洗1次和无冲洗对照组)对内嵌式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水源泥沙、滴头排出泥沙、滴头内滞留泥沙进行级配对比和粒径分析,并对不同冲洗处理下灌水器的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冲洗处理对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抗堵塞性能有显著影响,12种冲洗处理提高了内嵌式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输沙能力,使滴头使用年限平均提高了39.58%;在冲洗作用下,泥沙凝聚沉降的机会降低,流道内小颗粒泥沙及时排出,没有形成体积较大的团聚体,滴头堵塞形成缓慢,灌水均匀度和流量系数下降缓慢;冲洗处理能有效减少毛管内泥沙堆积,降低大颗粒泥沙进入迷宫流道的机率,从而提高了齿形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999.
Intensively farmed crops used to experience numer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mong these, shade and drough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orpho-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ttributes of plant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shade and drough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oybean under dense cropping systems has not been reported ye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and shade on soybean seedlings. The soybean cultivar viz., C-103 was subjected to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from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 under shading and non-shading conditions.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s,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carbohydrates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under both light environmen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 osmoprotectant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soybean seedlings. Henceforth,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seedlings grown under non-shading conditions produced more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ntents as compared to the shade-treated plants when subjected to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Likewise, the shaded plants accumulated more sugars and proline than non-shaded ones under drought stres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nonshaded grown plant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than those exposed to shading conditions, which suggested that shade could boost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against osmotic stress or at least would not exagger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EG-induced osmotic stress in soybean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000.
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用大豆7S球蛋白作为诱导因素,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跨膜电阻(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探究维生素A(VA)对大豆7S球蛋白致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mL-1大豆7S球蛋白导致IPEC-J2活力、TEER与ZO-1、Claudin-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降低,而荧光素钠渗透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IFABP1)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添加0.1和1 μmol·L-1 VA极显著提高了细胞活力(P<0.01),0.1~10 μmol·L-1 VA显著(P<0.05)缓解了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剧了这些影响。总体上,0.1~10 μmol·L-1 VA能通过保护细胞活力和细胞完整性、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对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而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重了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