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组合荣优华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优华占是以荣丰A为母本与华占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晚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7 560.15 kg/h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3.59%.2010~2011年生产试验,2年平均产量7 447.9 kg/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平均增产2.57%.全生育期平均125.9 d.2012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2.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为水稻抗倒伏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以3种不同抗倒伏水平的籼型杂交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氮水平、3种栽插密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形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茎秆基部第1节间变细长,第2、3节间长度先增加后下降,茎壁变薄,秆型指数降低,从而提高茎秆的倒伏指数和降低抗倒伏能力;在高氮与高密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群体大,个体生长受抑制,使水稻植株茎秆的倾斜角度加大,倒伏指数加大,从而使水稻更容易倒伏;水稻基部茎秆的倒伏指数与株高、基部各伸长节间的长度呈正相关,与茎粗、茎壁厚、秆型指数呈负相关;增施氮肥与增加栽插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长与植株茎秆的弯曲力矩,降低了壁厚、机械强度和折断弯矩(M),从而降低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LI)。施纯氮160 kg·hm-2和栽插密度20.0 cm×16.6 cm时,水稻抗倒伏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3.
基于耕地价值的江西省征地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姝兰  金威  徐磊  侯立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54-3057
基于耕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2009年江西省11个市被征耕地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江西省2009年征地平均补偿标准为116.931万元/hm2,是现行征地补偿平均价格的2.44倍,表明当前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建议将耕地的总体价值纳入到征地...  相似文献   
74.
采用4种不同施硫量(纯硫0、20、30、40 kg/hm2),在玉山县灰红泥沙田对天优998进行硫肥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施硫量有利于水稻成苗成穗,同时对熟期、穗部性状及米质也有明显影响。各施硫处理较不施硫处理增产192.45~447.10 kg/hm2,其最佳施硫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75.
在讨论了低碳经济概念由来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在做低碳思想理念的倡导者,做低碳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做低碳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做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者,做低碳可再生资源利用的设计者,做低碳法制建设的推动者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6.
金姝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64-167
运用调查法对江西省80个村庄农村女性旅游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女性旅游动机较为单纯,主要有经济动机和情感动机;农村女性喜欢选择人口集中,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愿意选择原始地区、乡村地区;愿意选择人文旅游资源景系,而不是自然旅游资源景系;旅游消费主要是买点价廉物美且实用的物品,她们在吃、住、行上非常节省,消费链比较单一。研究认为: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女性社会认知和自我认同等各方面的变化等原因,农村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各界应正确把握农村女性旅游行为的社会意义,并根据农村女性旅游行为特点进行“市场营销”和加强农村女性旅游消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高海拔生境下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以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麻籽洋芋)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的采后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上调的差异基因95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2 262个,总数为3 218个;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叶绿素结合、光系统Ⅰ、光合作用和光捕获、光系统Ⅱ、血红素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光合系统相关的GO term富集显著;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丙烷合成、光合作用、苯丙氨酸代谢等Pathway也富集显著,说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在怀玉山高海拔生境下主要是涉及到光合作用基因的差异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适应高海拔生境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葛属植物ISSR-PCR扩增条件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25μL最佳的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是:1×PCR buffer、0.20 mmol/L dNTP、0.4μmol/L引物、2.5 mmol/L Mg2+和0.5 U TaqDNA聚合酶,引物UBC809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9℃。  相似文献   
79.
New Caledoni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ep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ndemic Casuarinaceae species including eight Gymnostoma species and Casuarina collina. Frankia strains isolated from nodules from C. collina have been studied through a range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molecular typing, infectivity/effectivity and host spectrum. All these isolates had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atypical Frankia from Casuarina previously described. This work evidenced several original features within these 26 isolates: (i) they are localized inside the nodule; (ii) they fit into the Elaeagnus-infective Frankia group; (iii) they belonged to four ITS groups already described for Frankia from Gymnostoma. In fact, it is highly probable that atypical Frankia from C. collina and Frankia from Gymnostoma are the same. We can formulat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rankia from Gymnostoma could use C. collina as an alternative host in absence of Gymnostoma spp. or whe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are favourable to C. collina.  相似文献   
80.
三叶青一般通过无性繁殖,极易感染病毒,造成其种性退化。为了探明三叶青携带病毒的种类,为其病毒病防控及病毒脱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三叶青转录组和葡萄病毒序列的基础上,通过RT-PCR技术对怀玉山三叶青15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葡萄扇叶病毒,葡萄茎痘伴随病毒,葡萄卷叶病毒-1,葡萄卷叶病毒-2,葡萄卷叶病毒-3,葡萄卷叶病毒-4,葡萄卷叶病毒-5,葡萄卷叶病毒-6,葡萄卷叶病毒-7,葡萄卷叶病毒-9,葡萄病毒A,葡萄病毒B,葡萄病毒E,葡萄病毒F)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怀玉山三叶青只检测出烟草花叶病毒,其他14种病毒没有检测到。本实验结果首次检测出了三叶青的主要病毒种类,可为三叶青脱毒苗的培育及其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