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1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相似文献   
52.
摘要:为了弄清柴达木野生白刺果中呈咸味物质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对白刺果汁进行脱盐处理,改善白刺果加工属性,实验通过对柴达木地区土壤盐浸成分分析,和对野生白刺果中Cr、Mg2+、K+、Na+的测定,最终确定柴达木野生白刺果中呈咸味的物质主要为Na+、K+、Cl-、Mg2+,其中Na+含量为289.28mg/kg、K+含量为5924.58mg/kg、Cl-含量为55330mg/kg、Mg2+含量为289.28mg/kg。  相似文献   
53.
丁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66-4367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海草原蝗虫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91.14%和86.90%,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青海省有效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青海湖防沙工程措施区土壤水分及入渗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海湖沙区(克土和湖东种羊场)的草方格沙障,主要研究防沙措施的实施对该地区沙土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烘干法和张力入渗仪对其土壤重量含水率及饱和导水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克土和湖东种羊场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变化都基本符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克土区表现为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坡底草方格>封沙育草区,湖东种羊场表现为:迎风坡中部草方格>坡底草方格。坡底沙土的入渗较迎风坡坡中部慢,主要与土壤粒度和含水率有关。粗砂含量较高、土壤水分较低的土壤表层渗透较快,而植被盖度较高并且有结皮的土壤表层渗透较慢。  相似文献   
55.
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 × 104~34.20×104个/L、4.75 × 104~ 38.00 × 104个/L、22.17×104~ 206.93×104个/L,相应的生物量为0.2197 ~0.3489 mg/L、0.1316 ~0.2456 mg/L、0.1597~1.1260 mg/L;浮游动物24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别为2.7 ~4.8个/L、1.1 ~ 26.6个/L、0.69~19.49个/L,生物量为0.0080 ~0.0720 rng/L、0.0106 ~0.0564 mg/L、0.0003 ~0.0165 mg/L;底栖动物采集到16种;鱼类采集到6种,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为优势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初步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其资源受威胁的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澜沧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利用TM影像研究玛多县天然草地资源景观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树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10-11611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运用"3S"技术,在草地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对玛多县天然草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现状不佳,建议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7.
浅析西宁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宁市园林绿化工程分析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58.
大范围草地生长状况遥感监测对研究草地变化动态和草地畜牧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的草地外业调查数据和EOS Terra 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生长季(5-9月)草地NDVImax, EVImax, NDVImean和EVImean4种植被指数,探讨了这4种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青南地区草地生长季多年NDVI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所选的最优模型反演了青南牧区近10年(2004-2013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统计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南地区多年NDVI平均值和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上均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差异显著。近10年来山地草甸类的生物量最高,达1280 kg DW/hm2;其次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和沼泽类,生物量介于244.9~902.4 kg DW/hm2;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和高寒荒漠草原类生物量较小,在65 kg DW/hm2以下。海拔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在3500 m以上地区的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当海拔介于3500~4000 m,最大生物量达1358.8 kg DW/hm2;海拔介于4000~4500 m,生物量小于920 kg DW/hm2;海拔介于4500~5000 m,生物量为574.2 kg DW/hm2;海拔大于5500 m,生物量仅为94.4 kg DW/hm2。统计分析近10年间的NDVI变化趋势发现,三江源地区的黄河、长江和湄公河三大流域及各行政区的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以轻度改善和改善为主,总体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59.
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丽莉  宋成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9-11383
在分析和评价青海省西宁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出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分值,并确定潜力级别。结果表明,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0.
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呈现斑块数目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维数增加的趋势;从流域内县域景观变化分析,天峻、刚察、海晏县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但共和县1977—2000年草地斑块数目、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草地景观结构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