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1.
陆面潜在蒸散计算模型在甘肃省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的准确估算是该区水资源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运用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选用5种半干旱地区研究潜在蒸散普遍适宜的计算模型,以该区的蒸发量为参考,对各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FAO Penman-Monteith(1998)模型与蒸发量相关性显著,均方差值小,稳定性高,是计算该地潜在蒸散的首选模型;其次为FAO PPP-17模型;Hargreaves模型所需气候因子较少,计算便捷,准确性较好,有一定使用优势;Priestley-Taylor模型计算值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在夏季与蒸发量的相关水平较低,在使用时还要作进一步地订正;24Radiation模型的夏季计算值与蒸发量的相关性不能通过假设检验,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不宜作为该地区研究潜在蒸散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d/a,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94年以后作物发育期持续变早;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次是起身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1986、1998、2000年)均比典型偏低年(1983、1984、1988年)的发育期提前,冬小麦最明显的是全发育期提前了21d,苹果最明显的是叶变始期提前了19d,梨树最明显的是叶变盛期提前了20d。研究结果对掌握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物候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甘肃东部22个县(区、市)1965−2018年气象资料、1995−2018年苹果产量、种植面积资料和近5a的其它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包括危险性、易损性、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12个指标,构建苹果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折衷方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进一步构建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应用GIS技术制作风险区划图,评估苹果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结果表明:甘肃东部苹果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加重的趋势,重度以上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关山山区和六盘山东西两麓,以及陇东黄土高原北部,风险指数大于0.45;中度综合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陇东中南部和渭河流域大部,风险指数在0.25~0.45;轻度综合风险区仅分散性分布在渭河流域川区和陇东东南部的小部分地区,风险指数低于0.25。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陇东2017 年2 月19-20 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得出,此次强降雪是在高空槽、冷锋、 南支槽、西南急流等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场等物理量变化对应降雪天 气发生发展,引发该地区暴雪天气。  相似文献   
15.
甘肃罕见区域性冰雹成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云图雷达等资料,对2006年8月2日发生在甘肃陇东地区罕见区域性冰雹天气的成因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过程是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情况导致影响系统反常规西进引发的,当华北冷涡分裂的横槽经河套北部南下,与300 hPa急流、地面冷锋交汇时触发了强烈对流;降雹区上空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层结;卫星云图上有3个MCS;雷达回波图上有弓形回波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陇东15个气象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环县、西峰、平凉代表站小麦发育期的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冬季积温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冬季积温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65~2005年积温增加率为4.5℃·d/a,陇东冬小麦发育期1994年以后基本持续变早.3个代表站的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负相关,西峰的相关性明显,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是起身期.冬小麦平均发育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比典型偏低年份均早,环县最明显的是全生育期提前了17 d,其次是开花期提前了15 d, 再是起身期提前了12 d,西峰最明显的是全生育期提前了21 d,其次是起身期提前了19 d,再是返青期提前了17 d,平凉最明显的是开花、乳熟期均提前了7 d,其次是起身期提前了6 d,再是孕穗、抽穗期提前了5 d.  相似文献   
17.
陇东南牧草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陇东南天水市境内7个气象站1960-2005年逐年、逐月降水、气温及日照时间资料、1980-2005年土壤湿度资料及1985-1987、2002-2004年在陇东、陇中、陇东南3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种人工牧草的种植试验资料、天水市畜牧局调查资料,分析牧草的生长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果显示:陇东南地区最适宜人工牧草播种的时间为早秋的9月,人工牧草枝叶生长最盛时段为分枝-开花期,整株物质累计最盛的时段为结荚-收刈期.在退耕种草的过程中,应根据生产实际结合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降低牧草种植风险,争取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陇东黄土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综合考虑光、温、水等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陇东黄土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从而对该区的牧草生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区域草业生产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首曲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断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河首曲气候资料和黄河上游年径流量资料以及黄河下游断流资料,分析了黄河首曲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黄河首曲气候变化与黄河下游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2~4,6~7,10~11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黄河首曲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3年之前气温距平以偏冷为主,1984年之后持续偏暖。唐乃亥年径流量存在4~5,14~16 a的年际周期振荡变化。降水量年际波动曲线与径流量年际波动基本一致。1990—1999年属高温少雨时段,也是径流偏枯时期。黄河首曲降水量与同期黄河下游利津站断流天数曲线呈明显的反相位分布,黄河上游关键区、敏感区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0.
遵循资源产出量最大及资源投入量最小原则,充分考虑作物生产中气候资源的占有量及气候资源产出量,构造了西北旱作区农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模式,并以甘肃天水市为例,根据其农业生产现状,评价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套种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单作及复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