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126篇
  262篇
综合类   32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探讨κ酪蛋白(CSN3)、αs 2酪蛋白(CSN1S2)和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多态与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SN3-Taq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如TC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数高于CC型(P<0.01),CC基因型个体第2胎产羔数高于CC型(P < 0.05);CSN3-HindII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不存在关联(P>0.05);CSN1S2-Alw26I位点与产羔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如NF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高于NN型(P<0.05),NN基因型个体第4胎产羔数高于NF型(P<0.01);β-lg-smaI位点与产羔数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结果提示CSN3和CSN1S2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 从而推测酪蛋白基因可能与FecB基因连锁。因此,认为CSN3-TaqI和CSN1S2-Alw26I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羔数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2.
用盆栽试验对玉米幼苗磷吸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土壤和玉米根系磷运移和吸收参数的测定 ,用稳态吸收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施磷量的增加 ,玉米幼苗含磷量和吸磷量明显提高 ;对于同一施磷水平 ,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 ,玉米幼苗的吸磷量增加的幅度较快 ;不同施磷处理玉米幼苗磷吸收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均线性相关 ;养分吸收模型的玉米幼苗磷吸收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能很好地反映出幼苗吸收磷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 ,影响作物根系磷吸收因素的大小顺序为 L>Cav>r0 >α>Deb>v0 >rx;某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影响其他一些参数的原有水平 ;用图型分析法能准确地反映 r0 ,Deb,Imax,Cav,v0 和 rx 等参数之间的两维和多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3.
用6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以Cr2O3为指示剂测定食糜流量,用嘌呤氧化法测定RNA当量,研究不同饲养水平下,西门塔尔杂交阉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随饲养水平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趋势。其中低饲养水平、中饲养水平较高,高饲养水平较低。在低、中、高3种饲养水平下,瘤胃微生物对瘤胃降解氮(RDN)的转化效率(MN/RDN,g/g)分别为0.64±0.08,0.52±0.16,0.23±0.03,对瘤胃可利用能(RDOM,瘤胃可消化有机物)的利用效率(MN/RDOM,g/kg)分别为24.66±4.96,27.17±15.18,11.92±1.86。  相似文献   
74.
根据蒙城本地黄牛、秦本F1代、西本F1代(秦:秦川牛;西:西门塔尔牛;本:蒙城本地黄牛)及豫北黄牛、本夏利F2代和本夏西F2代(本:豫北黄牛;夏:夏洛来牛;西:西门塔尔牛)的体尺体重资料,运用生物统计方法对黄牛活重进行了四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黄牛活重估测的四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5.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光度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在体外对2株益生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和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2株益生菌对3株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10 mg/L,20 mg/L和40 mg/L的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3株致病菌,除10 mg/L浓度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抑制了致病菌生长(P<0.05),且以20 mg/L效果最佳;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3株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2株有益菌在体外均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特性,选取19个玉米自交系(属于5个杂种优势类群)为试验材料,以授粉后10~12 d的玉米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通过幼胚愈伤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其中11个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能分化获得再生植株。Reid、旅大红骨和其他种质3个杂种优势类群中的B73、黄C、478,综31,178、501、先早17、旱21等8个自交系具有较好的幼胚培养特性和植株再生特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愈伤整齐、大小适中、植株再生率高,适宜作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幼胚在附加4 mg/L 2,4-D且去掉水解酪蛋白和L-脯氨酸的N6改良培养基上,幼芽及根的数量少、出愈率高、愈伤组织质地好,并明显减少了幼胚自发性芽分化的趋势,有利于保持愈伤组织胚性、提高再生植株频率,为玉米自交系幼胚诱导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77.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在同一水位下,低灌水频率土壤随次灌水量增加潜水蒸发减少,且水位越深,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大,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小。  相似文献   
78.
用热电偶湿度计测定土壤水势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美国 Wescor公司生产的 PCT- 5 5热电偶土壤湿度传感器和 HR- 33T微伏计对黄土区 2种典型土壤的水势进行了测定试验研究 ,并与压力膜法测定的土壤持水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热电偶土壤湿度计有测定土壤水势范围广、使用方便、准确度高且能用于田间定位监测土壤水势动态之优点  相似文献   
79.
以1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研究了BAU940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BAU940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BAU9403喷施剂量与时期,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95%的雄性不育率;对大多数品种而言,适宜的时期范围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适宜的剂量范围为0.75-1.0kg/hm^2,以1.0kg/hm^2效果为好。BAU940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0.
在普通群体中建立了两对等位基因遗传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的动态变化、遗传趋势、群体平衡及其性质,以及随机交配率、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普通群体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中,非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4)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非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7)可以转换为随机交配群体的数学模型和平衡自交群体的数学模型。在群体平衡时,当两对等位基因频率均相等时,杂合子频率达到极大值。杂合子频率随r增大而增加,当r=1时达到最大值;当r=0时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