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04篇
  2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根据车身统计能量分析要求,针对某国产乘用车进行子系统划分,赋予各子系统物理属性,并计算了各子系统的基本参数,建立了该车的SEA模型。将外界激励输入SEA模型中,计算得到驾驶舱右上声腔的噪声值并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SEA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不同声腔子系统划分和不同结构子系统划分的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必须要使模型结构与原车模型大体一致,结构细节要保留,梁结构不可忽略;声腔子系统的划分则要保证驾驶员头部声腔为一独立子系统,以保证SEA模型准确预测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92.
On-the-go data collection is the basis for many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spati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 at a sub-field scale. A spatial or temporal offset can occur between sensor and position measurements (mostly obtained with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such a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e.g. if the antenna of the navigation system cannot be placed on top of the sensor. To correct for such an offset, we present a kinematic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offset. Our model considers a sensor on a cart or sledge towed by a drawing vehicle equipped with a positioning system.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rvey on a 135 ha site with over 100 000 measured posit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halved a nugget effect in semivariograms, significantly (p < 0.01) reduced prediction errors and thu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map quality. The model allows offset correction between sensors and a positioning system mounted independentl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ven retrospectively from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system-sensor combination. Thus we propose the model for use in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sensor based mapping.  相似文献   
93.
给出了C-Bezier曲线的退化条件,应用控制顶点的扰动和优化方法求扰动的约束最优解,根据不同的端点条件,获得相应的降阶逼近方法.同时,分析给出算法的误差界,针对C-Bezier曲线的特点,用极限手段考察与Bezier降阶的相互关系,并用算例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4.
陆慧  刘浩华 《中国沼气》2006,24(3):19-23,26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比较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有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沼气所占比例分别为12.2%~20.6%,49%~64.1%,23.7%~29.5%,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所占比例分别为16.4%~30.8%,69.2%~83.7%,有沼气池农户中沼气部分地取代了商品能消费,商品能的需求较无沼气池农户减少大约20%左右,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生活用能中生物能比例不断减少,商品能比例不断增加;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有沼气池农户在选择家用能源时,将优先选择户用沼气,通过使用沼气,农户消费的生物能、商品能的比例明显下降;随着沼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户商品能的使用量将下降70%以上。  相似文献   
95.
复杂曲面在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对曲面配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不同区域精度存在差异的复杂曲面配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稳健估计思想推广到不同区域精度存在差异的复杂曲面配准,给出了基于M-估计的一种稳健配准算法。该算法利用M-估计子削弱复杂曲面低精度数据对配准结果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型目标函数是高度非线性的分段函数,求解效率不高。现有配准方法已能够迅速获得较好初始位置,因此利用Taylor展式线性逼近偏差函数,得到配准问题M-估计的线性化模型,提高了配准模型估计效率。每步迭代利用F-范数最小逼近旋转矩阵。对仿真数据和实测叶片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证明,对精度存在差异的复杂曲面所提算法比最近点迭代算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6.
利用可以电铸回转体零件的装置,开展了薄壁回转体零件的镍锰合金电铸试验。通过采用优化象形阳极、选择合理的电铸工艺条件以及向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等措施,很好地消除了电铸层的针孔,改善了电铸层的沉积分布,电铸层表面的粗糙得到了控制,电铸层的内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97.
家蚕微粒子病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微粒子病,以替代人工镜检,对拍摄的原始图像用直方图均衡化法进行对比度增强的处理,用快速二维Ostu阈值化法进行二值化,实现了微粒子与背景的分离,用形态筛选法去掉了大量噪声及小杂质,实现了微粒子与杂质的初步分离,提取了周长,面积,圆度,凹度,内角极值,形状规则度6个特征,对微粒子进行分层识别,对43幅含微粒子的图像进行识别试验,识别完全正确率为72.09%,识别有效率为86.05%,漏判率为13.95%。  相似文献   
98.
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汽车控制策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汽车(下面简称SHEB)的各种控制策略,提出SHEB的控制策略按能量消耗性质可分为主动型能量控制与被动型能量控制,并根据我国城市公交汽车行车环境条件,提出SHEB可优先采用的能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9.
超磁致伸缩伺服阀用电—机转换器传热及热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超磁致伸缩伺服阀用超磁致伸缩电-机转换器的结构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此电-机转换器采用了油液冷却和反向补偿法来抑制因热产生的位移输出。为分析温升对超磁致伸缩电-机转换器控制精度的影响,基于导热和对流传热理论建立了其传热模型,给出了稳态时超磁致伸缩棒上的温度和热补偿装置上的温度,分析了冷却油液流速对稳态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温度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电流为额定值1 A时,若超磁致伸缩棒和控制线圈间油液速度大于0.1 m/s,热补偿装置和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在20.3℃附近且温差在0.2℃以下。由超磁致伸缩棒和热补偿装置上的温度,进一步推导出了超磁致伸缩电-机转换器因热而产生的误差位移。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在超磁致伸缩棒和控制线圈间油液速度等于0.1 m/s时,棒和外壳温度接近且温升不大,热误差位移不大于0.1μm。  相似文献   
100.
磁流变减振器的模糊控制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振动响应信号,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有效地调节磁流变减振器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中的阻尼力,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