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建立赣南脐橙综合品质的气候评价方法,该研究基于2008—2011年和2021—2022年赣南脐橙单果质量、维生素C和固酸比等品质因子实测和气象资料,首先通过品质与气象要素的逐旬相关系数动态变化规律,找出关键气象要素及其影响时段;然后基于关键影响时段的气象要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品质因子的气象关系模型,并且结合“最大最小值”归一化法和加权求和法,模拟得到1981—2020年赣南脐橙综合品质指数(composite quality index,CQI);最后,基于综合品质指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构建赣南脐橙气候品质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climate-quality index,NCI)及其等级阈值。结果表明:各品质因子与光温要素相关性分为3个阶段,初夏(6月)和秋季(10—11月)光温充足有利于赣南脐橙品质提升,盛夏(7—8月)晴热高温对营养品质和风味不利;影响赣南脐橙综合品质指数(CQI)的关键气象要素为6月累积日照时数、7月上旬至9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基于以上要素构建的赣南脐橙气候品质归一化指数NCI≤0.45、0.45<NCI≤0.52、0.52<NCI≤0.65和NCI>0.65分别表示为差、较优、优和特优等级;利用2021—2022年宁都县和信丰县品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NCI偏差多在0.07以内。该研究可为柑橘品质的敏感气象要素识别和气候品质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2.
文章主要结合猪场的实践经验,从猪场管理、批次化方案选择及优势,阐述了规模猪场在实施三周批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操作要点,以期为规模猪场批次化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3.
植保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果树飞防植保作业中飞行高度较高并且采用低容量细小雾滴喷雾,飘移风险极高。但是,无人机果园施药雾滴飘移特性研究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缺乏全方位综合测试方法以及对不同无人机机型和喷头类型的评价。该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果园试验台的植保无人机果园施药雾滴飘移测试方法,设计并制作仿真葡萄园试验台和空中飘移收集装置,结合地面飘移收集装置和冠层沉积收集带,首次通过雾滴空间飘移指数ADX定量分析评价不同机型的喷雾过程中农药雾滴空间飘移特性,并采用田间近地飘移测试平台进行无人机喷雾飘移试验,使用荧光示踪法探究4种典型植保无人机(油动单旋翼、电动6旋翼及2种电动8旋翼无人机)分别搭载IDK 120-015空气射流喷头和TR 80-0067空心圆锥喷头喷雾作业的雾滴冠层沉积分布、地面飘移、近地飘移及空中飘移特性,进而对不同喷雾飘移测试收集装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侧风速2.2~3.6 m/s,温度29.8~34.3℃,相对湿度10.7%~30.6%的环境条件下,IDK空气射流喷头在作业高度1.5 m、速度2.0 m/s参数下可显著降低无人机喷雾下风向飘移水平,优化沉积分布均匀性,提高农药雾滴利用率;4种机型飘移特性无显著差异,旋翼下洗气流产生的卷扬涡流是影响无人机喷雾飘移的重要因素;葡萄园喷雾作业缓冲区至少应设置为15 m;冠层沉积率越小(P0.05,r0)、沉积分布变异系数越高(P0.01,r0)、田间飘移平台平均均值飘移率和90%累积飘移距离越大(P0.01,r0)以及ADX值越大(P0.01,r0)均表明雾滴飘移风险越高,3种收集装置及其评价指标均可有效评估下风向飘移特性;植保无人机喷雾飘移率与下风向距离满足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以期为新型果树专用植保无人机研发、植保无人机果园作业喷雾飘移测试方法的标准制定和田间作业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4.
以江西省2个主栽常规早籼稻品种中早35和中早39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南昌县进行8个播种期的早稻分期直播试验,各播期分别为3月11、16、21、26和31日,以及4月5、10和15日,其中定义3月11−26日为早播播种期(a),3月31日−4月15日为正常播种期(b),利用田间试验观测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_V3水稻模型进行本地化调参验证,以分析ORYZA_V3水稻模型对江西直播早稻的适宜性。结果表明,ORYZA_V3水稻模型对直播早稻生育期模拟效果较好,其(决定系数)R2>0.99,N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0.61%~3.12%范围波动。模型对早稻播种期叶面积指数、总生物量、穗生物量等模拟结果表现为播种期越早,模拟效果越差;越接近正常播种期,模拟效果越好。不同直播早稻品种对ORYZA_V3水稻模型适宜性存在差异,其中生育期模拟值与实测值中早35相差−1~1d,中早39相差−1~4d。说明用ORYZA_V3水稻模型进行双季直播早稻模拟时,需根据多年观测数据,对相应水稻播种期和品种进行模型参数的校准,以提高ORYZA_V3水稻模型适宜性。  相似文献   
65.
南方水网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在暴发非洲猪瘟前(2012—2018年),约14.75%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50%左右的生猪供应。在全国25.66万户的规模化猪场中,南方水网区占59.38%,且以大规模居多,并呈现人多地少存栏偏多和生猪养殖密度偏大等问题。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超过100、160和200头/km2的省(市)分别有20、14和11个,南方水网区分别占50%、64.28%和72.73%;对已颁布畜禽排放地方标准的6省(市)中,南方水网区占83.33%。这种过于集中的养殖负荷导致生猪饲养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本文结合国家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提出一种集"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环保公司、养猪企业"于一起的"政研产用"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县级区域化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生猪非洲猪瘟后的复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实现茶园农药减量中的作用,通过在茶园喷施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比较其与传统大容量喷雾技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安装有TEEJET110015#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24.1~127.4个/cm~2,平均值为75.8个/cm~2,沉积量为0.002~1.15μg/cm~2,均值0.58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1#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15.0~80.4个/cm~2,平均值为47.7个/cm~2,沉积量均值为0.01~1.38μg/cm~2,均值0.70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3#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9.2~18.2个/cm~2,平均值为13.7个/cm~2;沉积量为0~1.14μg/cm~2,均值0.57μg/cm~2。农药利用率为49.3%~58.2%。使用3种传统器械喷雾,担架式动力喷雾机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2~0.30μg/cm~2,均值0.16μg/cm~2,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46μg/cm~2,均值0.23μg/cm~2,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65μg/cm~2,均值0.33μg/cm~2。农药利用率为33.7%~39.6%。结果表明,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的农药沉积量和利用率均高于3种传统的施药器械,但其喷雾的均匀性还有待提高。施药后4 d,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5.8%~90.4%,传统大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91.8%~93.2%,两者差异不显著。药后10 d,前者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72.9%~75.6%,后者防治效果为65.8%~71.6%,说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大容量喷雾。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有着更长的持效期,为茶园的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7.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yeast-based nucleotide (YN)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ntestinal immune response and barrier function in neonatal pigs, as well as the diarrhoea rat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in suckling piglets. Sixty-four late-gestation sows were assigned to the following groups: the CON (fed a basal diet) and YN groups (fed a basal diet with 4 g YN/kg diet). The experiment started on d 85 of gestation and ended on d 20 of lactation. Diarrhoea rate and average daily gain of the piglets were recorded, and samples of blood and intestines from neonatal piglet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y consumed colostrum during farrow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 group, maternal YN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the weaning weight of litter and decreased the diarrhoea rate (P < 0.01). In addition, maternal YN supplementation promoted the ileal villus development in the neonat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 group (P < 0.01). Maternal YN supplement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ileal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 level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 group (P < 0.05). The real-time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maternal dietary YN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the jejunal and ileal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IL)-17, IL-8, IL-1β, IL-10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α in the neonat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 group (P < 0.05). Overall, maternal nucleotid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d the villus development and innate immunity of neonatal piglets during late pregnancy. Th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diarrhoea and the increase in weaning weight of the litter of suckling piglets.  相似文献   
68.
基于MODIS指数和随机森林的江西省早稻种植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早获取双季早稻的种植信息,对政府部门掌握全省水稻生产形势及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的相关政策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业务服务中,通常将水稻生长早期的多时相MODIS指数与阈值法相结合,对种植信息进行提取,但该方法主观性强,受人为及不同地区水稻物候期差异影响大,且存在混合像元等限制,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较好解决此问题。因此,该研究提出一种结合水稻生长早期MODIS指数和随机森林的种植信息提取方法,基于江西省早稻生长早期多时相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的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早稻种植区域提取模型与丰度反演模型,提取全省早稻种植信息,并利用Sentinel-1A提取的验证样区与统计资料验证。结果表明,早稻种植区域及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Sentinel-1A提取的验证样区的空间特征基本一致,提取模型的分类精度为93.18%,丰度反演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07、0.10与0.86,且在高丰度种植区反演效果更优。与统计资料相比,全省早稻面积识别精度为92.33%。该研究解决了水稻种植信息提取中阈值选取合理性、混合像元与时效性限制等问题,为水稻生长早期种植信息的业务化提取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刘斯文 《油气储运》2013,32(2):223-225
江西省天然气一期管网工程CNG加气母站的分子筛再生后吸附能力无法恢复,导致天然气脱水后的含水量超出国家标准,影响了设备的平稳运行和对下游用户的正常供气.分析了脱水装置设计参数与工况参数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脱水装置工艺流程的缺陷.根据分析结果,将脱水装置的再生流程由双塔开式循环改造为单塔闭式减压循环.加气母站干燥器单塔吸附周期由改造前的5h增加至改造后的136 h,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再生成本.该改造方案可为同行业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水稻吸收积累硅和锑的相互影响水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两种价态锑Sb(Ⅲ)和Sb(Ⅴ)与Si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积累Sb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价态的Sb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Sb(Ⅲ)比Sb(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施Si可缓解Sb对水稻的毒害。Sb(Ⅲ)和Sb(Ⅴ)的添加可显著地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Si的吸收积累。当Si的浓度为1.0mmol·L-1时,添加30μmol·L-1Sb(Ⅲ)和Sb(Ⅴ)可使水稻根系Si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46.0%和36.0%,水稻茎叶Si含量分别降低52.2%和23.5%。同样,Si的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两个价态Sb的吸收积累。在10μmol·L-1Sb(Ⅲ)处理下,添加1.0和2.0 mmol·L-1的Si可使水稻根系和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52.0%~88.4%和24.6%~45.4%;在10μmol·L-1Sb(Ⅴ)处理下,添加1.0 mmol·L-1和2.0 mmol·L-1的Si可使水稻根系和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53.8%~75.5%和34.8%~49.6%。Si的添加对Sb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b污染农田中可通过施用Si肥来提高植物的Si营养,降低植物对Sb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Sb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