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杂选1号’苜蓿新品系的抗旱性,研究测定不同苜蓿品种的叶夹角、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细胞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含量及水分饱和亏(WSD)。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杂选1号’>‘巨人’>‘陇中’>‘中兰1号’>‘杜普梯’>‘图牧’>‘埃及’。  相似文献   
12.
‘杂选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选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培育的适宜于在甘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及黄土高原类似区域栽培的耐旱、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系。‘杂选1号’苜蓿在甘肃旱作栽培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在天水、兰州、定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鲜草平均产量为46117.78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苜蓿高11.42%,比‘巨人’苜蓿高22.3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8.82%。‘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干草平均产量为12257.89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高19.40%,比‘巨人’苜蓿高23.54%,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4.40%。‘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种子平均产量为371.35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低8.95%,比对照‘巨人’苜蓿高11.8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16.11%。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施用硅肥对紫花苜蓿(Ameristand20)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使紫花苜蓿单株干重显著提高,并对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叶面积增加,叶夹角减小,而且对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大田施硅处理和盆栽施硅处理,测定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中,施硅对分枝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而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有升有降。盆栽试验中,在紫花苜蓿盛花期,硅处理叶片在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施硅对紫花苜蓿茎的脯氨酸含量有显著的积累作用,而只有在高硅处理时才会显著提高根的脯氨酸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产品产地土壤锌在不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的结果精度,为农产品产地认证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舒兰市为例,通过实地采样,实验室样品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锌的环境质量评价,并进行方法比较。[结果]基于GIS的土壤锌空间插值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比传统方法的精度高;采用基于辅助因子的土壤锌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结果比普通克里格精度高;土壤锌和有机质的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方法比土壤锌与高程的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方法的精度高。[结论]基于GIS空间插值方法的土壤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比传统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撂荒第4、5、6、8、12、13、14、15年草地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基本养分、矿物质和消化特性等,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营养价值指标,除Ca、Mg、RFV(相对饲喂价值)变异系数较大外(10%~14%),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小(<9%),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19%,撂荒第14年和第15年草地的紫花苜蓿符合特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撂荒第5年和第6年草地的紫花苜蓿符合二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而其他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均符合一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综上,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均相对稳定,且为高品质牧草。  相似文献   
17.
人为干扰对玛曲高寒退化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近年来玛曲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位于黄河第一弯的甘肃省玛曲县是黄河径流重要的汇集区和黄河上游至源头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补充黄河水量约达45%。但由于人口和牲畜的增加,掠夺式经营使草场退化严重,湿地萎缩。全县近90%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沙化,其中沙化面积达5×104hm2以上,且每年以10.8%的速度蔓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人为干扰对玛曲高寒退化草地的影响,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恢复和沙漠化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养分循环,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及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产品产地土壤锌在不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的结果精度,为农产品产地认证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舒兰市为例,通过实地采样,实验室样品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锌的环境质量评价,并进行方法比较。[结果]基于GIS的土壤锌空间插值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比传统方法的精度要高;采用基于辅助因子的土壤锌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结果比普通克里格精度高;土壤锌和有机质的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方法比土壤锌与高程的协同克里格插值评价方法的精度高。[结论]基于GIS空间插值方法的土壤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比传统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西藏拉萨地区不同施氮量对鸭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拉萨地区进行不同施氮量(尿素)对鸭茅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鲜(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植株生长速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当施氮达到一定量时,其产量不再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7个处理的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尿素施量160~240 kg/hm2的鲜(干)草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施量160 kg/hm2的鲜(干)草产量最高;施尿素的鸭茅种子产量与未施者差异显著,施量160~280 kg/hm2的鸭茅种子产量较高;施量120~200 kg/hm2的鸭茅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施肥水平;对于牧草高效生产的经济效益而言,尿素施量为160 kg/hm2的处理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