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626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9篇
  71篇
综合类   46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在黄梁木和八宝树林分下设置组培丛芽苗与组培单芽苗、组培单芽苗与实生苗造林试验,对不同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培单芽苗的保存率、萌蘖数和萌蘖率总体上高于丛芽苗;丛芽苗造林后1.5 a的母茎长显著大于单芽苗,3~4 a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而造林后8 a单芽苗的母茎长超过丛芽苗,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在造林后4 a内丛芽苗的藤丛总茎长明显大于单芽苗,造林后8 a丛芽苗的总茎长略优于单芽苗,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组培单芽苗的保存率、萌蘖数和萌蘖率均高于实生苗;两者母茎长和藤丛总茎长在不同年龄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2.
余甘子的雌雄花着生在结果枝叶腋内,雌花着生位置一般在1-6叶腋内,着生频率最高的是2~4叶腋,雄花分布在4~12叶腋内。余甘子雌雄花主要分布在一龄结果母枝上。雌花在结果枝分布,最多的扁甘品种平均有5.72朵,最少的是六月白为0.882朵。雌花丛生性强的扁甘、山甘、兰丰、粉甘和秋白具有较高产性状,而六月白则不具有丰产性。扁甘为单个结果枝上雄花最多的品种,平均达221.92;最低的是六月白,雄花数只有14.91。余甘子树龄越高,雌花分布越不均匀。余甘子树冠分为3种类型:半圆形树冠,雌雄花在树冠中的分布比较均衡,有花冠层占总冠层比例达92%,产量最高;扁平形树冠,有花冠层占总冠层比例为62%;倒三角形树冠,冠内雌雄花分布极不均衡,有花冠层占总冠层比例只有41%。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84.
对当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事关农民增收。提出了应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发展优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走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85.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人的干预下,喀斯特地区植被和土壤退化导致的结果。通过回顾国内外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情况,在分析喀斯特植被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基础上,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应该选择合适的树种、合适的造林方式和治理模式,分阶段人为促进封山育林,转移剩余劳动力,用可持续理论引导当地居民逐渐改变古老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7.
施用EDDS对海州香薷铜锌吸收的强化作用及淋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加入易降解螯合剂EDDS后污染土壤及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Cu和Zn含量的变化,及地下50cm处渗滤水中Cu、Zn浓度。结果显示,添加EDDS提高了海州香薷对Cu和Zn的吸收量,同时增加了50cm土层处渗滤液的Cu和Zn浓度,但是渗滤液中重金属浓度仍低于国家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表明EDDS对于海州香薷吸收铜、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地下水的潜在淋滤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8.
宋朝伟  朱世东  王平 《北方园艺》2011,(24):118-122
采用实地调查与阅读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皖北地区现有的29种乡土秋色叶树种资源种类、主要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乡土秋色叶树种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淮北、萧县、宿州、砀山及怀远等低山丘陵地区,且大多秋色叶景观综合表现优秀.并对其进行开发应用综合评价,进而从市场需求、苗木繁育、专类保护、风景林营造及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对乡土秋色叶树种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9.
麻竹控制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及苗期生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麻竹人工授粉种子的播种品质和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次授粉所得麻竹种子带壳千粒重和去壳千粒重分别为 12 1 2 9、91 2 9g和 63 87、41 89g ,种子平均净度为 75 72 % ,母竹移植当年第 1次授粉种子含水量为 61 3 3 % ,种子平均生活力为 89 93 % ,场圃发芽率为 58 19% .麻竹实生苗在第 1次移苗时成活株数为 13 95株 ,成苗率为 69 2 6% ,平均苗高 19 5cm .麻竹实生苗分化较明显 ,存在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正常幼苗生长差异也较大 ,为开展麻竹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引种地被石竹的水分生理特性和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地被石竹为试材,通过水分胁迫试验,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地被石竹的水分生理特性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被石竹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以11:00—12:00蒸腾速率最高,不同季节峰值不同。夏季和秋季地被石竹水分利用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春季叶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近似单峰曲线。一年中,夏季水分利用率最小,春季和秋季相对较高;影响叶片水分利用率变化的生理生态因子中,春季以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夏季为相对湿度、胞间CO2摩尔分数、气温,秋季为胞间CO2摩尔分数;轻度和中度胁迫条件下地被石竹叶片的含水量、水分亏缺和电解质外渗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轻度胁迫与对照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地被石竹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而降低,水分利用率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