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3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5篇
  40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10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31.
【目的】研究精异丙甲草胺在甜菜及种植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法】采用QuEChERS-GC/MS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和甜菜中施用的不同浓度的精异丙甲草胺。【结果】精异丙甲草胺在0.01~1.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所建立的最小检出限为0.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4.81%~1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1.36%~9.0%。1 296、1 944、3 888 g.a.i/hm2的精异丙甲草胺在0~5、5~10、10~15 cm的土壤以及甜菜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残留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施用浓度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12~17.77 d。施用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甜菜中的残留量和降解速率都低于土壤,半衰期较土壤中略高,3个浓度在甜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25、26.65和32.85 d。【结论】施用1 296和1 944 g.a.i/hm2的精异丙甲草胺,收获期在土壤和甜菜中的降解率均能达到90%;施用超剂量3 888 ...  相似文献   
732.
733.
【目的】探究马铃薯内生细菌Bt缓解宿主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内生细菌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的机理及抗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株分离培养自马铃薯叶片的内生细菌Bt,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测序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该菌株在低水势下的生存能力及代谢产物活性;采用盆栽试验,利用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干旱处理分为正常浇水(CK: PEG-6000浓度为0)、中度干旱胁迫(D1: PEG-6000浓度为20%)和重度干旱胁迫(D2: PEG-6000浓度为25%),研究接种Bt内生菌株在干旱胁迫下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生理响应,并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t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该菌株具在低水势下生存的能力、产IAA活性和ACC脱氨酶活性,干旱胁迫下接种Bt对马铃薯促生效果明显。与CK相比,马铃薯植株的根长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和茎粗在D2处理下较CK分别增加16.7%和16.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较CK分别提高11.1%、20.5%和11.2%、77.8%;在D2处理下,接种Bt的植株净光合速率较CK增加34.3%;在D1、D2处理下马铃薯植株内脯氨酸含量较CK分别增加24.8%和25.2%,在D1处理下接种Bt后马铃薯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增加33.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丙二醛(MDA)含量较CK显著降低37.1%和14.9%(P<0.05);在干旱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CAT活性较CK有所提高但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D1处理下较CK提高26.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1、D2处理较CK分别提高57.9%和35.1%。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D2-Bt、CK-Bt、D1-Bt、D2-W、CK-W和D1-W。【结论】马铃薯内生细菌Bt通过产生IAA和ACC脱氨酶来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34.
735.
吉林省三代玉米粘虫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嵬  程志加  陈晓  苏前富  周佳春  高月波 《玉米科学》2017,25(3):148-151,156
通过综合使用诱蛾器、探照灯、风场及降雨分析、扫描昆虫雷达观测、田间调查等监测手段及方法,探讨适用于吉林省三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结果表明,2015年度二代粘虫成虫数量较高,且有一定比例二代成虫滞留在当地并已产卵,气象条件不适宜于粘虫的向南回迁,扫描昆虫雷达直到7月29日始见粘虫向南聚集成层迁飞,田间调查发现较高密度的低龄期幼虫发生。2015年度三代粘虫在吉林省偏重发生,三代粘虫的实际发生情况验证了预报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6.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唐山、秦皇岛主要春玉米产区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利用茎叶处理法对烟嘧磺隆+莠去津药剂组合进行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明,冀东地区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有马唐、稗草、鸭跖草、虎尾草、藜、反枝苋、马齿苋、苘麻、苣荬菜、铁苋菜、小马泡、豚草、葎草、狗尾草共14种。秦皇岛地区以藜、反枝苋、马齿苋、马唐、稗、苘麻、鸭跖草、苣荬菜和虎尾草为主,Shannon''s指数H''为0.63,Shannon''s均匀度指数E为0.0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为0.98;唐山地区以藜、马唐、鸭跖草、反枝苋、铁苋菜、苘麻、小马泡、豚草、葎草为主,Shannon''s指数H''为0.51,Shannon''s均匀度指数E为0.1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为1.56。药剂筛选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烟嘧磺隆+莠去津(30 g/hm2+285 g/hm2)组合对玉米田主要杂草的防效最高,药后14 d的株防效为93.55%,药后28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32%和93.24%。  相似文献   
737.
糖转运蛋白(sugar transporter proteins,STPs)是一类主要转运己糖的单糖转运蛋白,在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谷子是绿色旱作农业的主栽作物,也是C4光合作用机理和禾本科抗逆基因挖掘的模式植物,目前有关谷子STP基因功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包括谷子在内的6种禾本科作物的STP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重点对谷子SiSTPs基因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模式,并对其参与谷子干旱和低磷胁迫以及白发病抗性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谷子、狗尾草、高粱、玉米、小麦和水稻中分别鉴定出STP基因家族成员24、26、23、22、33和27个,系统进化分析聚为4类。谷子的24个SiSTP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其编码氨基酸的大小为499~581 aa,这些SiSTP蛋白都具有Sugartr (PF00083)保守结构域,并且在启动子区存在大量的光响应以及逆境响应元件,分析发现谷子SiSTP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压力,存在明显的组织表...  相似文献   
738.
冠菌素(coronatine, COR)是由多种丁香假单胞菌致病变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提高菌株冠菌素产量并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将来源于假单胞菌肽聚糖脂蛋白编码基因oprL高效表达组成型启动子PoprL,通过质粒pUCP24/recTE同源重组到丁香假单胞菌DC3000冠菌素合成基因cfl中,得到启动子重组菌株CO,在18和28 ℃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结果表明,CO菌株在18 ℃培养条件下冠菌素产量是出发菌株DC3000的1.8倍,在28 ℃培养条件下冠菌素产量是出发菌株DC3000的4.1倍。利用启动子替换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冠菌素的产量,并且改善了高温发酵条件对菌株冠菌素产量的制约影响,为冠菌素的菌种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739.
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的固持残留水平,建立高效合理的轮作顺序以解决连作再植障碍问题。2018年在甘肃定西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随机区组设计、“S”形取样休耕1季、种植1季春小麦、马铃薯、蒙古黄芪和当归后0-20 cm层次的黑麻土壤,测定土壤全量、速效养分和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增加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种植1季当归降低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方差分析显示,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显著高于种植1季当归。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8和0.56,种植1季当归的综合指数得分仅为0.07。休耕1季是黑麻土壤用养结合的简便有效方法,种植1季蒙古黄芪是培肥黑麻土壤肥力的适宜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