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6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1687篇
林业   777篇
农学   900篇
基础科学   346篇
  5827篇
综合类   5141篇
农作物   482篇
水产渔业   257篇
畜牧兽医   618篇
园艺   427篇
植物保护   854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615篇
  2017年   599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612篇
  2011年   1438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762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研究施肥模式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调节作用,对提高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赣929为试验材料,比较长期定位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条件下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旗叶叶绿素含量从齐穗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且表现为30F+70M50F+50M70F+30MNPKPK。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随水稻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其中PK处理Fv/Fm值最低,而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Fv/Fm值增加了2.85%~4.18%。叶绿素荧光参数qL、ΦPSII在NPK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高, 20 d之后显著降低;在50F+50M、30F+70M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低, 20 d以后显著增加;在PK处理、70F+30M处理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NPQ变化趋势与qL基本相反。ETR-PAR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 70F+30M处理ETRmax、?和Ek值在齐穗期和20 d后值均最高。综合看来,等养分条件下配施30%有机肥具有最优的叶绿素荧光指标组合及籽粒产量;而配施超过50%有机肥由于前期热耗散增大使得用于光合作用的光能份额减少,而施用氮磷钾肥处理则由于后期的衰老使得光能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改善关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数据,结合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1—2016年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根据估算的土壤湿度因子,应用残差法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维度来看,2001—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良好趋势,且整体表现为在不断波动中递增,表明关天经济区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慢慢凸显它的生态效应。2)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显著增长的区域面积占35.8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北两侧。而显著下降的面积区域占3.21%,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即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区,宝鸡市区,天水市区,铜川市区等。3)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其正相关区域占13.43%,不显著相关区域占85.26%。4)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其中,正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频繁,建设生态屏障、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NDVI增长。负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沿线、经济活动较高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城市化、工业化等抑制植被生长。5)植被覆盖的增长和下降区域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区域大致相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天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之,在负作用区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植被建设、以及对植被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Urban development occupies over 375,000 ha (6%) of California's Central Valley, and expansion continues to displace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e value of urban areas as habitat for native wildlif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determine its value, however, remain little studied. Many Neotropical migrant passerine bird species are declining due to changes in breeding, migratory, and wintering habitat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2010–2013, we evaluated the importance of native valley oak (Quercus lobata) as stopover foraging habitat used by Neotropical migrant birds in urban areas of the Sacramento region in California, USA. Over 3 years, we surveyed spring and late summer-early fall migrant songbirds and measured tree canopy cover within 31 c.0.91 ha transects in Curtis Park, an older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 We detected 607 individuals from 20 migrant species, but four wood warblers comprised the bulk of observations: black-throated gray (Setophaga nigrescens), Wilson's (Cardellina pusilla), orange-crowned (Oreothlypis celata), and yellow warblers (Setophaga petechia). Migrant abundance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valley oak canopy abundance and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oak canopy especially during fall migration. Migrants were nearly absent from areas lacking oak canopy. Migrant bird species as a group also foraged in valley oak substantially more often (74%)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ased on its 15% relative canopy cover (χ21d.f. = 924, p < 0.0001), as did all species whose selectivity could be tested. 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in demonstrating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migrant use of urban areas with remnant valley oak canopy and suggest that protecting existing valley oaks and increasing their use in future urban forestry and landscape plantings in the Central Valley could provide substantial habitat benefits for native migratory birds.  相似文献   
14.
宁夏原州区生态移民村生境景观连接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生态移民土地利用过程中生境景观连接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生态移民的生态风险管理及移民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原州区"十二五"时期4个生态移民村(丰泽、金轮、和润及泉港)为例,基于2016年高分影像数据,同时参考移民前谷歌地球2010年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经野外GPS校验,通过计算障碍影响指数和生境景观连接度指数,分析生态移民村土地利用生境景观分异。[结果]丰泽村和金轮村的生境景观连接度呈下降态势,和润村和泉港村呈上升态势。4个生态移民村的变化趋势明显,但极高连接度和高连接度比例很小。生态移民村生境景观变化驱动力主要为人为因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园地普遍,其中泉港村与和润村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7.49%和21.28%,同时金轮村、和润村、泉港村无后备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突出。[结论] 4个生态移民村人口密度增大导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明显,生态用地被分割,移民的非农活动比重大造成耕地撂荒,景观破碎化和孤岛化现象明显,生境景观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生态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的诱导及对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胁迫是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花芽诱导的有效措施,现就干旱胁迫对果树开花诱导的效果以及对果树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果树的营养生长,影响果树体内碳水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相对比例,明显调节果树体内内源激素含量状况,并有效促进部分果树的开花.同时对干旱诱导的时间、强度以及今后控水促花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质及生根剂浓度对五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5种园林植物为材料,进行不同基质与不同生根剂浓度对植物扦插生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月季、大叶黄杨最适宜的基质是河沙,小叶女贞、八角金盘最适宜的基质是珍珠岩,鹅掌柴最适宜的基质是混合基质.月季、大叶黄杨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3 000 mg/kg,小叶女贞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5000mg/kg,八角金盘、鹅掌柴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1000mg/kg.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了不用编制削度表直接建立高精度立木干曲线的方法.当采用干曲线是3次多项式时,通常根据10分法测定树干各部位直径,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该方程式的参数.从数学角度,只要知道树干任意3个部位的直径,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或联立方程式求解干曲线参数.本文以樟子松为例,探讨用树干哪3个部位直径拟合的干曲线最接近实际干曲线,为建立立木干曲线提供有效方法.利用9个部位半径(方法Ⅰ)和利用其中3个部位半径(方法Ⅱ,28种组合)分别拟合干曲线,结果表明方法Ⅱ的6种半径组合的精度良好,其中的3种组合,(r1.3,r0.3,r0.7),(r1.3,r0.4,r0.7)和(r1.3,r0.4,r0.8)是拟合现实干曲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影响商品林经营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法律等因子基础上 ,提出商品林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 ,并以山西管涔林业局杜家村林场为例 ,验证商品林分类指标 ,为商品林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遂宁组紫色土产流、产沙侵蚀的观测,运用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WEPP模型进行单次降雨侵蚀预测,与实测值比较,并对比通过气候生成器CLIGEN和断点生成器BPCDG的产生的气候参数对预测值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认为WEPP模型对遂宁组紫色土侵蚀过程预测合理,而且利用断点生成器BPCDG的预测结果要优于气候生成器CLIGEN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project (CFFP), we investigated the vegetation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rom more than 6,105 sub-compartments in Liangcheng County, Inner Mongolia by using the Matlab,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method (HCM). The site conditions were classifi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FFP at this site comprises five site-type groups and 19 site types. A quantitative sit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5, 27(6)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