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40篇
基础科学   121篇
  487篇
综合类   1125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476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从团队建设目标与理念、团队科学运作、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期为我国高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作免耕轮作(中稻-油菜,稻油)等4种耕作处理对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δ13C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免耕轮作(稻油)中,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各深度土层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处理(P<0.05)。水旱轮作(稻油)中,各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其它耕作处理。不同处理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和水旱轮作(稻油)的40—60 cm土层,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10—20 cm 和20—4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相比其它处理,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土壤有机碳δ13C值在0—40 cm深度范围的各土层中差异不大,到40—60 cm土层才出现显著升高。【结论】相比其它耕作处理,长期(20年)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稻田20—40 cm土层中增碳优势突出,该耕作处理有利于稻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对20—40 cm土层中活性碳库的稳定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其它耕作处理;有大量活性高、降解程度低的有机碳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中累积。  相似文献   
993.
二斑叶螨内参基因的筛选及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SS)和抗甲氰菊酯品系(Fe-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并通过基因相对表达定量PCR研究二斑叶螨抗性品系解毒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技术,分析二斑叶螨5.8S rRNA、α-tubulin、β-actin、ELF、GAPDH、RPL13a、SDHA和TBP共8个候选内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稳定性,并分析二斑叶螨酯酶(Carboxyl/cholinesterases,CCE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及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e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等主要解毒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估,通过比较Ct值的方法进行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结果】8个内参基因中稳定性最高的为α-tubulin;以α-tubulin为内参基因,二斑叶螨Fe-R品系GSTs 基因TuGSTo1、TuGSTd1及P450s 基因CYP3D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S品系,而CCEs 基因TuCCE1的表达量有所降低。【结论】在二斑叶螨SS和Fe-R品系中α-tubulin为理想的内参基因,RT-qPCR研究表明TuGSTo1、TuGSTd1和CYP3D2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可能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高抗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了明确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羧酸酯酶(CarE)基因,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室内用噻螨酮对柑橘全爪螨进行抗性选育,进一步构建抗/敏品系数字基因表达谱,采用RPKM法对柑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3种代谢抗性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经过20代抗性选育,获得了柑橘全爪螨噻螨酮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比较,柑橘全爪螨对噻螨酮的抗性倍数达到3 532.12倍。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抗性品系中有11条GST基因、17条CarE基因和6条CAT基因表达上调;14条GST基因、24条CarE基因和3条CAT基因表达下调。上调倍数最高的GST基因、CarE基因和CAT基因分别为Unigene31530[log2 ratio(RS/SS)=1.05]、Unigene23121[log2 ratio(RS/SS)=2.05]和Unigene31477[log2 ratio(RS/SS)=10.04]。进一步对Unigene31477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抗性和敏感品系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柑橘全爪螨抗/敏性品系基因表达差异推断,GST、CarE和CAT基因可能与柑橘全爪螨对噻螨酮产生的抗性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烟粉虱血细胞对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血淋巴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防御机制,利用吉姆萨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3 龄若虫血细胞感染白僵菌后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白僵菌的入侵可导致烟粉虱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体表接种36 h 后,虫体内出现芽生孢子,血细胞数量开始增加,芽生孢子被吸附到浆血细胞表面;接种60 h 后菌丝段吸附到粒血细胞表面;接种96 h 后粒血细胞表面吸附大量菌丝段,此时昆虫体色已经呈现感染症状,说明真菌已经打破了烟粉虱的防御体系,烟粉虱幼虫血淋巴对白僵菌有短时间抑制。  相似文献   
996.
腊梅花精油的提取方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梅花是有待开发的重要资源,可作为景观设计、切花和香料原料.该文在介绍腊梅种类和分布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腊梅花精油提取的水蒸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固相微萃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等方法;并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以期结合当前腊梅花研究进展为腊梅花精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纳米技术在果蔬产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纳米技术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综述了纳米技术在果蔬产品包括贮藏保鲜、加工和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安全风险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纳米技术在果蔬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酿酒高粱品种、组合及亲本的丝黑穗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酿酒高粱材料对西南地区丝黑穗病的抗性和促进抗丝黑穗病品种的选育,采用土壤接菌法对107份材料进行了丝黑穗病抗性鉴定;根据抗性鉴定结果,比较了酿酒高粱杂交组合与其亲本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并对供试菌种进行了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在感病对照恢1植株平均病株率为67.65%时,有13个不育系、6个保持系、10个恢复系、28个杂交组合的病株率为0,达免疫水平,其中,酿酒高粱不育系和杂交组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86.67%和75.68%;恢复系中免疫类型所占比例较小,为24.39%;常规品种和组合中无免疫类型;杂交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属显性遗传;泸州丝黑穗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999.
施用化肥和菜籽粕对烤烟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尧  郑华  石俊雄  黄建国 《土壤学报》2012,49(1):198-203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施肥对烟叶产量、产值和香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9.19%、47.28%和24.8%,仅次于品种。在烤烟栽培过程中,人们十分重视肥料,尤其是菜籽粕等有机肥的施用。菜籽粕在促进烟苗生长发育、提高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品质等方面均有独特作用。烤烟施用菜籽粕之后生长迅速、油份增加、香味浓郁、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价磺胺类抗生素在沉积物中降解行为,以最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磺胺甲恶唑(SMZ)为对象,通过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沉积物中的降解动态以及相关环境因素(微生物、含氧量、光照、沉积物种类和药物起始浓度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SMZ在沉积物中的降解途径主要为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等其他降解途径只占较小比例。SMZ的降解速率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高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中SMZ的降解更快,沉积物中的光敏剂也能促进SMZ的降解。高浓度的SMZ通过抑制沉积物微生物的活性,使得其降解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